药用植物学九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601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九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药用植物学九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药用植物学九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药用植物学九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药用植物学九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九(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 用 植 物一,灯心草科(Juncaceae),草本、常具根状茎。单叶,多基生,狭条形或圆柱形,有时退化成刺毛状,有叶鞘, 开放或闭合、圆锥状、聚伞状或头状花序;花常两性, 辐射对称; 花被6枚,2轮, 雄蕊3或6;子房上位,3心皮组成1至3室,有花柱或几无花柱,柱头3, 蒴果,室背开裂。 染色体:X=3-36,【分属与分布】 约有8属,300余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寒带湿地、我国2属,93种;几全国分布;已知药用2属,20种。 【化学成分】 含多糖类,灯心草属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 【灯心草科常见药用植物】灯心草、江南灯心草、小灯心草,灯心草,【英文名】Rus

2、h 【来 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inn的茎髓或全草。 【分布】多生于水旁或沼泽边缘潮湿地带,亦有栽培。分布全国各地。欧洲、亚洲北部和东南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也有。,【植物形态】 灯心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匍匐状,多分枝,具节,节上生须根;茎簇生,圆柱形,高30100厘米,直径24毫米,淡绿色,具条纹,内有乳白色、连续的髓心。无茎生叶,基生叶叶片退化呈芒刺状,位于叶鞘顶端;叶鞘长约15厘米,淡黄色或红褐色,抱茎夏初开放,两性,排成顶生的复聚伞花序,但因苞片与茎贯连成一体而使整个花序成为假侧生;花被片6,线状披针形,长22.5毫米,绿色,二轮,外轮稍长;雄蕊

3、通常3,比花被短;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无,柱头3裂。蒴果椭圆形,与花被近等长,钝头;种子卵形,褐色。,【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功用】 归心、肺、小肠经。清心火,利尿。用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不利。常用量13克。 性味: 甘、淡、微寒。,百部科(Stemonaceae),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通常具肉质块根,少为横走的根状茎。单叶,互生,对生或轮生,有明显的基初脉和平行、致密的横脉。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4,花瓣状,排为2轮;雄蕊4,花药2室,顶端药隔通常延伸于药室之上呈钻状条形,具附属物或否;子房上位或半下位,1室,胚珠2至多数,生于室底或自

4、室顶悬垂,柱头单1或2-3浅裂。硕果开裂为2瓣。,【分布】 3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澳大利亚及北美洲的亚热带地区。我国2属,11种,产西南至东南部。已知2属6种药用。 【化学成分】 百部属植物普遍含生物碱,如百部碱、直立百部碱、蔓生百部碱等,有镇咳、抑菌、杀灭人体寄生虫的作用。 【百部科常见药用植物】直立百部、对叶百部(大百部)、蔓生百部,直立百部,蔓生百部,百部(药材),【英文名】Stemona Root 【拉丁名】Radix Stemonae 【来源】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Miq.蔓生百部Sjaponica(B

5、l,)Miq.或对叶百部Stuberosa lout的块根。,【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不分枝。叶常34片轮生,卵形或椭圆形,长46cm,宽24cm,先端渐尖,主脉35;叶柄短或近无柄。花小,多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向上斜生;花被片4,淡绿色;雄蕊4,药隔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扁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产地分布】 蔓生百部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其药材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 直立百部分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对叶百部分布台湾、福建、广东、

6、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药材主产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功效】 1润肺止咳 本品质润,性偏温,能温润肺气止咳,可用于多种证型的咳嗽。对久咳、虚劳咳嗽、外感咳嗽均有良好的效果。 2驱虫灭虱 本品的醇溶液、水煎液外涂可杀灭虱子及虱卵。内服可驱蛲虫。,百合科(Liliaceae),常为多年生草本,具鳞茎或根状茎,少数为灌木。单叶,互生或基生,少数对生或轮生,极少数退化成鳞片状,茎扁化成叶状枝(如天门冬属、假叶树属)、花序种种;花常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2轮排列,分离或合生;雄蕊6;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中轴胎座,胚珠常多数,蒴果或浆果。 染色体:X=3-2

7、7,【分属与分布】 233属,约4000种,广布全球,以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我国有60属,570种(包括引进栽培的属和种),分布南北各地,西南地区最丰富。已知药用46属,358种。 【化学成分】 含有生物碱类,如秋水仙碱对细胞分裂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毒性很大。甾体生物碱,如贝母素丙、青贝碱、炉贝碱有镇咳作用。藜芦碱、伪藜芦碱均具降压作用。强心苷及甾体皂甘、醌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多糖。 【本科突出特征】 为典型的3数花,雄蕊6,子房上位,3心皮,中轴胎座,3室;常具鳞茎、根状茎。,百合科主要属及药用植物,百合属:百合 黄精属:黄精、多花黄精、玉竹、浙贝母、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梭

8、砂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知母、七叶一枝花、芦荟、丽江山慈姑、麦冬、天门冬、光叶菝契、剑叶龙血树、藜芦、铃兰,百合,【来源】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brownii FEBrownvaviridulum Baker)的干燥肉质鳞茎片,别名野百合。 【分布】主产于湖南、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福建等省,全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植物形态】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下部着生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绿色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呈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叶脉弧形。花大、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

9、蒴果长卵圆形,具钝棱,种子多数,扁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功效与应用】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能。,黄精,【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anum.Coll.et.Hemsl.、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其它名称】龙衔,太阳草,白及,兔竹,垂珠等。,【植物形态】 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先端有时突出似鸡头状。茎直立,高50-90cm 。叶轮生,每轮4-6枚,线状披针形,先端卷曲。花腋生,常

10、2-4朵小花,下垂,花被筒状,白色至淡黄色,先端6浅裂,雄蕊6枚,花丝较短。花柱长,为子房的1.5-2倍。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多花黄精 主要特征为:茎高40-100cm,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梗着生花2-7(-14)朵,在总花梗上排列成伞形;花被黄绿色;花丝油小乳突或微毛,顶端膨大至具囊状突起。 滇黄精 主要特征为:茎高1-3cm,顶端常作缠绕状。叶轮生,每轮4-8枚,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20cm,宽0.3-3cm,先端渐尖并拳卷。花梗着生花2-3朵,不成伞形,花被粉红色,浆果成熟时红色。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

11、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负湿疼痛,风瘌癣疾。,石蒜科(Amaryllidaceae),多年生草本,具有膜被的鳞茎或根状茎.叶基生,常条形。花两性,常为伞形花序,有时单生或为他种花序,花序下有膜质苞片1至数枚成总苞;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成2轮排列,分离或下部合生;雄蕊6,花丝常分离,少数基部扩大合生成管状的副花冠;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胚珠多颗。蒴果或浆果状(仙茅属)。 染色体:X=6-23 本科与百合科极近似,主要区别是本科子房下位。,【分属与分布】 100余属,1200余种,主产温带,热带.亚热带亦有分布。我国野生及引种栽培的共有17属,4

12、4种,已知药用14属,20种。 【化学成分】 常含有生物碱类,目前已知本科生物碱在100种以上,多具生理活性,如石蒜碱,具有一定抗癌活性,并具消炎、解热、镇静及催吐作用。二氢石蒜碱有镇静作用,并用治阿米巴痢疾。氢化石蒜碱可治胃癌、肝癌。伪石蒜碱用治白血病。加兰他敏和石蒜胺碱用作中枢神经麻痹治疗药,如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甾体皂甘及苷元,如海柯皂甘元和替告皂甘元是合成口服避孕药及激素药物的原料。 【石蒜科常见药用植物】石蒜、仙茅,石蒜,【来源】 本品为石蒜科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的干燥鳞茎。 【别名】 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蟑螂花、龙爪

13、花、红花石蒜。,【植物形态】 石蒜为多年生草本。鳞茎近球形,直径24厘米,鳞茎皮膜质,褐色或黑褐色。秋季花茎枯萎后即出叶,叶片狭带状,长1530厘米,宽0.50.7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带,全缘。花茎高3060厘米,总苞片2枚,膜质,披针形,长2.54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顶生,有花47朵,花红色,花被片6,2轮排列,狭倒披针形,长33.5厘米。宽约0.5厘米,边缘皱缩波浪状并反卷;花被筒绿色,长约5毫米,副花冠由花丝间离生的鳞片组成;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丝状,显著伸出于花被外,较花被裂片长1倍,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枚,花柱细长,长于雄蕊,柱头小,头状;子房下位,

14、3室。蒴果扁卵圆形,通常具三棱,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分布】 生于山坡阴湿处、沟谷溪边,岩石边或林缘草丛中。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现各地庭园多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后采挖鳞茎,去泥土,洗净,晒干。 【性味与功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用:祛痰、利尿,解毒、催吐。用于喉风、水肿,痛 疽肿毒,疔疮,瘰疬。常用量23.5克,煎汤内服。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薯蓣科(Dioscoreaceae),缠绕性草质藤本。具根状茎或块茎。叶互生,少对生;单叶或为掌状复叶,具网状脉。花小,雌雄

15、异株或同珠,辐射对称,排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雄花:花被片6,基部结合,雄蕊6,有时其中3枚退化;雌花:花被与雄花相似,有退化雄蕊3-6,子房下位,3心皮合生,3室,每室2胚珠。蒴果有3棱形的翅;种子常有翅。 染色体:X=10、12、13、18,【分属与分布】5属,750种,广布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仅1属(薯蓣属),约60种,除穿龙薯蓣及薯蓣(山药)分布到长江以北外,其余均在长江以南。已知药用37种。 【化学成分】薯蓣科植物主要化学特征是含有甾体皂苷,集中含于薯蓣属根状茎组中。皂苷元有薯蓣皂苷元、菝契皂苷元及山萆薢皂苷元。薯蓣皂苷元是合成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生物碱:如薯蓣碱,其结构与

16、可卡因相似,药理作用也相似,有麻醉作用。,薯蓣科常见药用植物,薯蓣 穿龙薯蓣 黄独 粉背薯蓣(绵萆薢) 福州薯蓣 盾叶薯蓣,盾叶薯蓣,穿龙薯蓣,叉蕊薯蓣,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别名】穿山龙、野山药、鸡骨头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林边或灌木丛中,沟边也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河南等地。朝鲜、前苏联、日本也有。,【形态特征】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栓皮显著片状剥离。茎左形,近无毛。单叶互生,掌状心脏形,边缘有浅裂、中裂或深裂。花雌雄异株,茎部花常2-4朵簇生,顶端通常单一。雌花序穗状,常单生。蒴果翅长1.5-2厘米,宽0.6-1厘米。种子每室2枚,四周有不等宽的薄膜状翅。 【用途】根状茎入药,能舒活络、祛风止痛。,鸢尾科(Iridaceae),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块茎或鳞茎。叶多基生,条形或剑形,基部有套叠叶鞘,互相套叠而排成2列。花序种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常大而艳丽,花被片6,2轮排列,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