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499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277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77页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77页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77页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77页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服饰风俗之二(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饰风俗,宋代服饰,清新、朴实、自然、雅致,宋代衣冠服飾大多沿襲唐代,但宋与唐比,又有自身的特點:服饰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单调,向质朴、洁净、自然的方向倾斜。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宋王朝国内阶级斗争尖锐,加上辽、金相继南下,战争连绵,火与血给现实生活带来灾难。尤其是南宋,半壁江山,风雨飘摇,岁月难熬。权贵们只望苟延残喘,无意在服饰上煞费苦心。一是宋代晚期程朱理学影响较大,它主张“天理是至善的,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然灭人欲,对人们的思想有所钳制。所以,一个时代的服饰特点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官服多為大袖衫,頭戴直角冠帽,採用不同顏色的服裝來區別官員級別;貴族婦女的

2、時髦禮服則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婦女的常裝是一種稱為“背子”的外衣,其特點是對襟、直領、兩腋開衩,衣長過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見其流行程度。 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從五代至宋以後,出現了纏足陋習,也稱“裹小腳”。,官服,宋代官服分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一)祭服 大裘冕:祭祀昊天上帝时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制成,领袖用黑繒;冕五旒,前圆后方,前高后低,玄表朱里。 衮服:祭祀宗庙、朝太清宫、受册尊号、元日受朝、册封皇太子时的衣着;衮服用青色,冕有十二旒。 鷩冕:宰相的衣着 毳冕:六部侍郎的衣着 通天冠,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辽东产的北珠镶嵌,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

3、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 远游冠服 :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远游冠十八梁,为皇太子受册、谒庙首服。,(二)朝服 朝服也叫具服,一般在朝会时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六品以上官员挂以玉剑、玉佩、锦绶。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下就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露出。 着朝服时戴进贤冠、貂蝉冠(即笼巾,宋代笼巾已演变成方顶形,后垂披幅至肩,冠顶一侧插有鹏羽)或獬豸冠。并在冠后

4、簪白笔。手执笏板。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使领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罗做成上圆下方(即做成一个圆形领圈,下面连属一个方形)的饰件压在领部。,(三)公服 宋朝百官朝见皇帝或一般事务,都是穿公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 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

5、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四)时服 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在每年季节或皇五圣节,按前代制度赏赐文武群臣及将校的袍、袄、衫、袍肚(抱肚)、勒帛、裤等,用天下乐晕锦(灯笼纹锦)、簇四盘雕(将圆形作十字中分,填充对称式盘旋飞翔的雕纹的团花)细锦、黄狮子大锦、翠毛细锦(用孔雀羽线织出花纹)、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锦(以团花为基础,填充其他几何纹的大中型几何填花纹)、宝照中锦、御仙花(荔枝)锦等作面料,其中以天下乐晕锦最

6、高贵。,戎服,宋代军队平时防卫巡逻或作战,常着战袄、战袍。 官兵作战时要穿铠甲。铠甲表面缀有金属薄片,用来保护身体。 我国甲胄在五代时型式已规范化,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甲胄形成定制,以甲身掩护胸背,用带子从肩上系联。腰部用带子从后向前束,腰下垂有左右两片膝裙,甲上身缀披膊(掩膊)。兜鍪呈圆形复钵形,后缀防护颈部的顿项。顶部突起,缀一丛长缨以壮威严。 宋代有一种特别的铠甲纸甲。它是用一种特柔韧的纸加工的,叠三寸厚,在方寸之间有四个钉,雨水淋湿后更为坚固,在五十步外用强弩射之不能射穿,常服,宋代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常服在这里指“燕居服”(即居室中服用的衣物)因此也

7、叫“私服”。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从隋代开始,帝王统用明黄色制衣,官臣不得乱用。据文献记载,由于朝廷内赐佩金银鱼袋的公服是以紫、绯色原料制做,故一般低级官吏不得乱用,而只可服用黑白两种颜色。,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襦、袄有夹棉之分。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由于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 “襕衫” ,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 “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

8、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直裰(duo)“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袍服形式,圆领大袖,施横襴,腰束革带 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带:鞓tng,銙ku,扣,铊tu尾 鞓:大带基础,前后两条,一条有孔,两端以金银为饰一铊尾 束时下垂,另一条腰后,缀饰片銙、方型为主,间以圆型 銙(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用金、银、铁、犀角等制成):其数量与质地区别官职大小,方心曲领 下方上圆,形如缨络锁片 戴于项间 宋明,襴衫,无袖头长衫,园

9、领,交领 下施横襴,腰缀襞织(衣带) 白色细布(士子) 直身或直缀(无襴)居家用,佩鱼制度 初见于唐 三寸鱼形(联络的凭证)鱼目不闭常备不懈 虎符变形 唐 五品以上 鱼符 鱼袋 宋 不用鱼符,仍用全袋 有资格穿紫绯金银饰鱼袋(较高荣誉,职衔时加以申明),特殊情况:“借紫”“借绯”,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 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裤子的质地也十分讲究,多以纱、罗、绢、绸、绮、绫,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

10、、褐为主色,幞头形制的变化,幞头是宋代常服的首服,戴用非常广泛,宋代的幞头内衬木骨,或以藤草编成巾子为里,外罩漆纱,做成可以随意脱戴的幞头帽子,不像唐初那种以巾帕系裹的软脚幞头,后来索性废去藤草,专衬木骨,平整美观。背后两脚 以铁丝、琴弦或竹篾为骨,弯制成各种形状,所谓曲脚、交脚 梦溪笔谈卷一说:“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直脚又名平脚或展脚,即两脚平直向外伸展的幞头。局脚是两脚弯曲的。交脚是两脚翘起于帽后相交成为交叉形的幞头。朝天是两脚自帽后两旁直接翘起而不相交。顺风幞头,顺风从字面上不易领会其特点,沈从文先生以为将两脚提掖,使之偏于一侧者,呈平衡动

11、势,即顺风幞头。此外,作卷云状的幞头脚,大抵皆是教坊乐工、杂剧艺人诨裹时所戴。至于使役之人,在宋元两代常戴无脚幞头,它可以说是幞头中之最低的一等了。 南宋时,太上两宫寿礼赐宴及新进士喜宴,则在幞头上赐插红、黄、银红三色或二色的插戴,以示恩宠。,漆纱幞头,裤袜,菱纹绮履,1.白沙宋墓壁画上的局脚幞头 2.宣化辽墓壁画上的交脚幞头 3.开化寺宋代壁画上朝天幞头 4.唐韦泂墓壁画上的顺风幞头 5.焦作金邹墓画像石上的幞头脚呈卷云状 6.焦作老万庄元墓壁画上的凤翅幞头 7.巩县宋永熙陵石雕控马人所戴幞头,隋代的幞头 1.武汉周家大湾隋墓出土陶俑 2.陕西三原隋李和墓出土陶俑 3.湖南湘阴隋墓出土陶俑

12、4.武汉东湖隋墓出土陶俑,1.平头幞头,唐贞观16年独孤开远墓出土俑 2.硬脚幞头,唐开元2年李贤墓石椁线雕 3.前踣(bo)式幞头,唐开元2年戴令言墓出土俑 4.圆头幞头,唐天宝3年豆卢建墓出土俑 5.长脚幞头,莫高窟130窟盛唐壁画 6.衬尖巾子的幞头,唐建中3年曹景林墓出土 7.翘脚幞头,敦煌石室所出唐咸通5年绢本佛画上的供养人 8.翘脚幞头,莫高窟144窟五代壁画上的供养人 9.宋式展脚幞头,宋哲宗像 10.明式乌纱帽,于谦像,宋代文人的巾帽,宋代文人平时喜爱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宽博的衣衫,以为高雅。宋人称为“高装巾子”,并且常以著名的文人名字命名,如“东坡巾”,“程子巾”、“山

13、谷巾”等。也有以含义命名的,如逍遥巾、高士巾等。米芾画史曾说到文士先用紫罗作无顶的头巾,叫作额子,后来中了举人的,用紫纱罗作长顶头巾,以区别于庶人。庶人则由花顶头巾,幅巾发展到逍遥巾。其与东坡巾相似的高装巾子在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已经出现.,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穿着交领宜身宽袖的长衫,头上戴的帽子就是东坡帽。所穿的就是直裰,领、袖、裾均有宽襕,极为宽博,腰束丝绦,系宋人拟仿古代深衣而成的服装。,民服,宋代男子,上身以穿圆领袍衫为主。此外还有凉衫、紫衫、毛衫、葛衫、褴衫等。凉衫披在外面,因色调是白的属于冷色,故称凉衫。紫衫,形制较窄,本为戎服,后来士大夫也穿,窄袖紫衫前后开衩,便于骑马。凉衫较宽大

14、,紫衫较短窄。凉衫,男女均用。由于凉衫较浅白,又多用于吊丧。毛衫、葛衫因质地不同得名。褴衫属于袍衫的形制,近于官服,与大袖常服相似,白色,其下前后裾加缀一横幅。像宋代的应试的举子就穿白褴衫。,此外,有一种长袍,袍长至足,有表有里,里面有棉絮,因为长,也称长褥,有宽袖广身的和窄袖紧身的。有官位的,穿锦袍,平民百姓,穿布(或麻、或棉)袍;未有官位的文人,穿白袍。劳动人民多穿襦、袄。襦有袖头,长度通常至膝盖,有夹的有棉的,多衬在里面。袄、襦区别不大,多穿在外面。靖康之乱时,有些士大夫常以绮罗到民间换取粗布袄裤,以躲避金人的抢掠。短褐是粗麻布支撑点 衣着,为贫困百姓常用。因其身狭袖小,又称之为“筒袖襦

15、”。宋代隐者多穿褐衣。,在宋代,男女都穿背子。其质地区别极大,男子穿背子的有皇帝、官吏、士人、商贾。女子穿背子的有后、妃、家居妇女、歌乐女子等 宋代还流行一种名为膝裤的胫衣。罩在膝下脚上,男女都用,贫富都用。据说南宋秦桧在朝为相,高宗对他时有防范;秦桧死后,高宗松了一口气,对臣下说:“朕今日始免膝裤中置匕首矣”,背子:在宋朝,背子是男女都穿着的一种服装。背子的袖管长至手腕,两裾(衣服的前襟)平行不缝合,两腋以下开叉。女子的背子长度与裙子相等,袖子比衫子略宽。一种样式是在两腋和背后都垂有带子,腰间用勒帛束缚(徽宗以前);另一种是不垂带子,腰间不用勒帛(徽宗以后),任其左右两襟敞开,变为散腰,显得

16、更为简便和潇洒。 宋代的背子主要是从半臂发展而来的,但与前相比,袖管和两裾都要加长,而且男子和女子的背子也有区别:男子的背子只是衬服,一般不穿在外作为常服;女子的背子则作为常服甚至礼服穿用。,宋代的胡服,宋代建朝伊始,朝廷便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传入严加禁止。后来,宋徽宗下诏:“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之人,以戴毡笠子、着战袍、系蕃束带之类,开封府宜严行禁止。”但事实上,胡服在中原不仅没有灭绝,反而有所滋蔓。宋徽宗又下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签、钩墩(一种妇女靴裤)之类者,以违御笔论。” 宋代北方先因契丹族势力强大,后因女真族兴起,胡服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据揽辔录记载:“最甚者衣服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有些妇女的发式效仿女真族,作束发垂头式样,称为“女真妆”。开始于宫中,继而遍及四方。临安舞女则戴茸茸狸帽和窄窄胡衫。续资治通鉴记载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臣僚言:“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中原士民,延首企踵,欲复见中都之制度者三四十年却不可得。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