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3108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的幸福感及影响因素061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体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聂衍刚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博士后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教授 联系:39366750 ,内容提要,一、幸福感的实质 二、影响幸福感的外在环境因素 三、影响幸福感的个体心理因素 四、提升个人幸福感的策略与方法,你认为什么是幸福?,1、金钱、地位、名誉、爱情、健康、幸福,你最看重什么? 2、幸福是什么?你感到幸福吗? 3、你对自己的工作、收入、地位、学习、家庭、婚姻、感情、健康等满意吗? 4、你觉得幸福应该如何获得?怎样长久拥有幸福?,一、幸福感的实质,(一)什么是幸福(Well-Being) 幸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对幸福的三种理解: 第一,以客观的外界标

2、准来界定幸福; 第二,以个体内在地情绪体验来界定幸福,幸福是积极情感度而消极情感少; 第三,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来界定幸福,即幸福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你怎么理解幸福?,主观幸福感(Happiness):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整体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 迪勒尔1984年提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 第一,主观性它存在于个体的经验之中。 第二,它不仅指没有消极的情感存在,还必须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它不仅指对某个生活领域的狭隘的评价,还包括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价。,(二)幸福感的心理成分,幸福感与人们所处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幸福感由情感与认知二方面构成。情感成分是指

3、情绪情感方面的愉乐体验,而认知成分即生活的满意度,是指个体对期望(目标)与成就(现实)之间差异的认识。 Andrew和Withey(1976)发现,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构成。,你感到幸福吗?,对幸福感的评价(测评工具) 1. 生活满意度量表: 1)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 2)生活满意指数A 3)生活满意指数B 2. 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 3.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4. 牛津幸福感问卷(OHI),什么使你感到幸福?,个体的幸福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幸福感与的情感、需求水平、生活目标、自尊心、社会比较、人格特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幸福感与个体所处环境、文

4、化、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 幸福感与个体的工作成就、收入多少、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也存在关系。,二、影响幸福感的外在环境因素,(一)文化与幸福感 Diener(2000n)研究,48个国家,10018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总平均分分别为141.53、38.48、32.76,中国大学生的得分是115.16、29.82、28.48。中国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得分最低。 (二)社会关系与幸福感 1、朋友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 2、家庭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家庭支持、婚姻质量、夫妻关系 3、社区关系与幸福感 4、社会支持的作用,(三)工作与幸福感,1、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5、1)工作因素: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工作中的社会关系 2)个体因素:个体比较、个体差异、自我效能感 3)组织因素:组织目标、组织气氛、组织文化、领导方式 2、工作效绩,(四)收入与幸福感,1、经济收入与幸福感 2、收入的改变与幸福感 3、跨文化研究研究发现:平均数的相关.69 4、理论解释 1)社会比较 2)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3)金钱的自身价值 4)存活率理论:收入只有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才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高收入只有把它们用于追求“自我实现”时才能提升幸福感。,(五)教育和社会阶层与幸福感,1、教育水平与幸福感 否定论 有关论,怎样起作用?教育与职业、工作满意感、婚姻满意感、自我效能感、素质

6、和素养、价值判断等关系密切 2、社会阶层与幸福感,(六)休闲与幸福感,1、休闲方式: 2、休闲与积极情感 3、休闲与身心健康 4、休闲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 社交动机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内部动机 放松与刺激寻求,三、影响幸福感的个体心理因素,(一)幸福感与个体的心理活动 1、幸福感与情感情绪 2、幸福感与需求水平 3、幸福感与社会认知 自我评价 社会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比上与比下),(二)幸福感与个体的行为活动,1、幸福感与生活目标(价值) 2、幸福感与个体的社会活动(休闲与娱乐、学习、交往、工作、家庭、经济、政治、艺术、体育、战争),(三)幸福感与人格,1、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外向性与

7、人格有正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有负相关。 2、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外倾性、神经质与幸福感关系密切,其余结论不一致。 3、自尊与幸福感 4、乐观与幸福感 5、自我控制感与幸福感 6、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与幸福感,四、提升个人幸福感的策略与方法 幸福在哪里?,1、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健全人格; 3、适当的生活目标、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升幸福感; 4、提高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幸福感 5、家庭生活质量尤其夫妻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6、良好的个人关系(朋友)有利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 7、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 8、恰当地社会比较有利于增进个人的幸福感; 9、助人为乐、创新快乐、收获快乐、知足常乐 ; 10、宽容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团聚是福、爱人被爱皆是幸福。,祝大家幸福!家人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