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131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21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_第1页
第1页 / 共521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_第2页
第2页 / 共521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_第3页
第3页 / 共521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_第4页
第4页 / 共521页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_第5页
第5页 / 共5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环境影响评价课件新111(5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1,环 境 影 响 评 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郭峰波,环境影响评价*,2,课程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依据环境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探讨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行为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开始在活动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3,课程内容组成,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40学时。 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导

2、则与标准 技术方法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4,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刘绮主编 环境质量评价(第二版) 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2009版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环境影响评价*,5,第 1 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环境系统、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 掌握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了解环境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掌握环评的标准体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 难点:标准体系、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6,本章教学目录 环境 环境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7,1.1 环境 Environment,一、环境的概念 哲 学: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社会学: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生态学:以生物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环境科学: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环境影响评价*,8,环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是一种把环境

4、中应当保护的要素或对象界定为环境的一种定义,其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对环境一词的法律适用对象和范围作出规定,目的是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9,环境保护对象三特点:,主体是人类 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不含社会因素 治安环境 文化环境 法律环境,环境影响评价*,10,环境的分类: (1)、天然(自然)、人工(社会) 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活、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11,二、环境的基本

5、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整体性(系统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对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区域性: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及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性。,环境影响评价*,12,2、变动性与稳定性 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6、功能的特性。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环境影响评价*,13,3、资源性与价值性 资源性: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性方面:空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物质性方面:美好景观、广阔的空间等。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为依托,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发展受阻,而良好的环境条

7、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评价*,14,环境质量 Environmental Quality,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包括综合环境质量和各要素环境质量 如 大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环境影响评价*,15,环境容量 Environmental Capacity,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可根据不同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环境影响评价*,16,1.2 环 境 影 响 E

8、nvironmental Impact,环境影响的概念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两个层面) 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7,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其它:短期影响、长期影响;暂时影响、连续影响;地方影响、区域影响、国家影响、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

9、;单个影响、综合影响等。,环境影响评价*,18,1.3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一、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教材),环境影响评价*,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实施)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是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0,二、环境影响评价

10、分类 按评价对象:规划和建设项目 按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土壤、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21,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是一个循环的和补充的过程。该过程在开发建设活动和决策前,体现出预防功能;在决策或开发建设活动开始后,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和持续性研究,不断验证其评价结论,并反馈给决策者和开发者,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

11、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环境影响评价*,22,四、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建设项目EIS应包括的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

12、,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23,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重要性 目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因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重要性: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24,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与建立 概念: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应用,但没有约

13、束力。美国是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之后,瑞典(1970)、新西兰(1973)、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印度(1978)、菲律宾(1979)、泰国(1979)、中国(1979)、印尼(1979)等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25,二、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制度的建立: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19731979年开始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并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工作;1

14、978年12月31日,中发197879号文件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意向;1979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关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方针政策;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26,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1)法律规范 (a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第六条:“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主管单位, 按国家有关规定,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九、十条又分别对围海工程、海洋石油开发规定了提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第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环境影响评价*,27,(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第

16、九条:“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d)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89年)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28,(f)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