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0033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 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选择题是生物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综合性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选错。因此,答好选择题是拿到满意分数的基础。 一、各类选择题题型的特点 1.判断型选择题 特点: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错误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这类题型在历年高考题中是最常见的。,例:(2018全国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出来,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中,而不是线粒体外膜上,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备考策略:立足教材,夯实基础。高考试题命题形式和情境虽然多变,但解

3、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掌握好知识才是答对题的保证。复习要回归教材,真正理解透彻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对教材出现的概念图、楷体字、黑体和蓝体加粗字体、插图旁的文字、课题背景和资料分析与讨论、课后题等都不能轻易放过,狠抓主干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学会运用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2.计算型选择题 特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细胞代谢专题、细胞分裂、DNA、遗传、基因频率、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例:(2017全国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

4、(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B,解析:F1中白眼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其所占比例为1/8=1/41/2,即F1雄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分离比为31、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11,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对于翅型有:BbBb B b

5、b=31,则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对于眼色,亲本雌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11,雄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Y=11,则亲本产生含Xr的配子的比例相同,均为1/2;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其所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的基因型相同,均为bXr。,备考策略:进行专题专项训练,归纳解题技巧,针对练习中的错题追根溯源,并寻找变式加以巩固。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DNA中碱基计算方法、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联系;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

6、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化学反应式的计算;学会运用数学的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3.图表型选择题 特点:主要题型有表格、曲线图、柱形图、实验装置图等。常借助图表设置的新材料或新信息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例:(2017全国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

7、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C,解析:对比CTK组与蒸馏水组两条曲线,CTK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减慢,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衰老的检测指标,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对比CTK组、CTK+ABA组两条曲线,CTK+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加快,说明ABA可削弱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对比ABA组、CTK组两

8、条曲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明显少于CTK组,则该组叶片光反应较弱,NADPH的合成速率小于CTK组;对比ABA组、蒸馏水组两条曲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增加,说明ABA可加速叶片衰老,即ABA可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备考策略: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获取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都蕴含着必要的答题信息,认真读图表和文字信息,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然后运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题干信息相结合,最终解决具体问题。,4.综合性实验探究型选择题 特点:全国卷会出现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综合性实验探究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这

9、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调用相关生物学概念、原理,结合题干条件进行作答。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还可能设置一些模糊概念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例:(2017全国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

10、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C,解析: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时小鼠正常,而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异常;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备考策略: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经典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尤其是教材中经典的探究实验,包括实验材料的选取,试剂和器具的使用方法、注

11、意事项等;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进行知识梳理时要以实验与探究的思路贯穿复习的过程。,二、选择题的常见错选原因 1.审题不慎,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是没有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 4.思维定势,想当然地套用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 三、选择题的审答技巧 1.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 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其实就是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生理过程、规律、图形图解等),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

12、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例: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D,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RNA初步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产物为核糖、碱基、磷酸。,2.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

13、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例:二倍体植物生活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细胞分裂异常,若某二倍体植物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一代植株具有下列变异表现: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高度不育等。则这种变异产生的途径可能有( ) 亲本都在幼苗期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 父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雄配子,母本减

14、数分裂形成未减数的雌配子 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 亲本都发生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 A. B. C. D.,B,解析:本题中子一代植株的特点含有诸多限定条件: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这些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具有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另外,题目中“高度不育”这个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不是四倍体植物,而都提到了“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由此形成的子一代应该为四倍体。可见,根据限定条件“高度不育”即可排除,缩小答案范围,故该植株产生的途径就限定在上。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定: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其高度不育是联会紊乱造成的,因此该

15、子一代植株应为三倍体植株。,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例: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

16、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D,解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不存在完整的脑垂体细胞”,因此,不会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也不会是B、C两个选项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而题目中根本没有涉及下丘脑,因此A选项也不符合条件。那么这种激素只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体中原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分泌雌激素。,4.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分析题干,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例: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