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定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70127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疮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压疮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压疮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压疮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压疮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疮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疮定义(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 疮 的 定 义,王银花,压疮(Pressure ulcer,PU)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定义,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的分层,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真皮 乳头层 网状层 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 皮脂腺 汗腺 毛发 爪甲,表皮(epidermis),1.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是皮肤中最薄的一层,厚0.07 1.5 mm。 2. 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组织。 3. 表皮内无血管分布。 4. 表皮有自愈的功能。 5. 表皮分为五层(由外向内):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1.角质层(stratum c

2、orneum),组成: 角质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角层脂质 特点: (1)角质细胞扁平,无细胞核; (2)多数部位 5 15 层,掌跖部 40 50 层; (3)角质细胞无生物活性,含水约 10%; (4)细胞膜增厚,胞内充满角蛋白(由张力细丝和丝聚合蛋白构成)。,角质层(stratum corneum),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功能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折光作用,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3、),组成:梭形或菱形细胞组成(24层) 成分:透明蛋白. 角蛋白(嗜碱性) 结构: 障壁层 晶样角质 作用: 屏障作用 折射作用,4.棘层(stratum spinosum),组成:多角形细胞(48层) 特点: (1)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2)棘细胞间靠桥粒连接; (3)棘细胞间有间隙,可贮存淋巴液,可进 行物质交换; (4)棘细胞间含有免疫分子;,棘层(stratum spinosum),(5)棘层有感觉神经末梢; (6)棘细胞底层厚,有分裂能力,向上逐渐变扁平,细胞核变小。 作用: 物质交流 感知作用 修复作用 郎格汉斯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 分布在棘细胞之间(身体

4、各部位的数目不等,每平方毫米约为4001000个); 树突状细胞; 具有处理和提呈抗原的作用,是皮肤中专职的免疫细胞。,5.基底层(stratum basal),组成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新生表皮细胞) 黑色素细胞 梅克尔细胞(感觉细胞) 位置:表皮最深处,新生表皮细胞,基底细胞是单层排列的柱状上皮细胞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脱落期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脱落期 47d 19d 14d 14d,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神经嵴 结构:树枝状. 含有大量黑色素 黑色素细胞约占基底细胞的4 10 表皮黑色素单位:1:36,黑色素的作用,黑

5、色素的代谢全过程,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酸酶 氧化 聚合 转运:黑色素颗粒由黑色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黑色素的代谢,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的调控因素,黑色素的调控因素,硫氢基,黑色素,表皮层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分布于表皮各层中)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基底层) 朗格汉斯细胞(棘层) 梅克尔细胞(基底层),真 皮(dermis),真皮来源于中胚层,属于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结构: 乳头层 网状层 组成: 纤维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基质(粘多糖) 细胞(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

6、经和皮肤附属器。,乳 头 层,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胶 原 纤 维,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皮肤张力和韧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用。,胶原蛋白(collagen),18种氨基酸构成 分子量:30万 结构:三螺旋结构 含量占皮肤干重的70,弹 性 纤 维,主要成分是弹性蛋白; 有较强的弹性,可使胶原纤维束经牵拉后恢复原状,赋予皮肤弹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用。,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

7、来源于中胚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 浅层与真皮相连接(无明显界限),深部与肌膜等组织相连接; 皮下组织的厚度随性别、年龄、营养及所在部位而异,并受内分泌调节。,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功能:缓冲机械压力 储备能量 保温作用 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皮 肤 附 属 器,皮肤附属器,皮 脂 腺,1. 位置 位于真皮毛囊与立毛肌的夹角内,开口于毛囊上部,呈梨形; 2. 分布 头面部和躯干部含量最多(400 900个/cm2),掌跖部位与足背部无皮脂腺.,皮 脂 腺,3. 皮脂的成分 甘油三酯(占50) 甘油二酯 胆固醇 蜡酯 鲨烯 并含有棒状杆菌. 酵母菌. 螨虫

8、等,皮 脂 腺,4. 皮脂的功能 a. 润泽毛发 b. 润滑皮肤 c. 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d. 使皮肤呈弱酸性,抑制杀灭细菌,皮 脂 腺,5. 皮脂的分泌过程 腺体细胞内充满大量的脂质微滴,腺细胞破碎后释出脂质团块,与细胞碎片结合组成皮脂,经过在毛囊上1/3处的开口进入毛囊,再由毛囊排至皮肤表面。 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胞破裂即成分泌物,皮 脂 腺,6. 影响皮脂腺分泌功能的因素 a. 内分泌的影响:雄性激素(睾丸酮)和肾上腺皮脂激素可使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增加。 b. 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增高可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皮温上升1,皮脂分泌量上升10%)。 c. 皮表湿度的影响:皮

9、肤表面水分多,有利于皮脂乳化、扩散。,皮 脂 腺,d. 年龄的影响:青春期皮脂分泌最多。 e. 饮食的影响:油腻、辛辣、甜食易导致皮脂分泌增多。 f. 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消化不畅易导致皮脂分泌增加;生活无规律、缺少睡眠、压力过大都易导致皮脂分泌量增加。,汗 腺,小汗腺 大汗腺(顶泌汗腺),小 汗 腺,1. 位置: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 2. 形态:由单层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导管开口于皮嵴,外有肌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带。 3. 分布 掌跖、腋窝、前额等部位含量多; 其次为头皮、躯干、四肢; 唇红、鼓膜、甲床、乳头、生殖器等无小汗腺。,小 汗 腺,小 汗 腺,4. 汗液的成分 水分 电解质(

10、钠、钾、氯化物、尿素) 糖原 粘蛋白,小 汗 腺,5. 汗液的性质 酸性(PH4.5 5.5) 无色无味 水分含量大,占99% 6. 显性出汗 and 不显性出汗,小 汗 腺,7. 汗液的功能 a. 调节体温 b. 排泄人体代谢产物 c. 与皮脂合成皮脂膜,润泽皮肤 8. 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 a. 温度 b. 湿度 c. 神经情志,大汗腺(顶泌汗腺),1. 位置:大汗腺位于皮下组织及真皮内 2. 形态:导管短而直,开口与毛囊内皮脂腺的上部。 3. 分布: a. 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门、生殖器等处 b. 耳耵聍腺、睑睫腺、乳轮腺等属于变形大汗腺,大 汗 腺,4. 顶泌汗腺分泌液的特点 a.

11、 微黄、混浊 b. 有异味 c. 易感染 5. 影响顶泌汗腺分泌功能的因素 a. 内分泌的影响:性激素有促进作用 b. 遗传因素:如腋臭 c. 青春期分泌旺盛,毛 发,1. 分布:毛发遍布全身,唇红、掌跖、部分生殖器皮肤等无毛发。 2. 分类 a. 硬毛 长毛(如头发) 短毛(如眉毛) b. 毫毛(体毛)(无髓质),毛 发,3. 结构(1) a. 毛干 (露出皮肤表面的部分) b. 毛根 (陷入皮肤内部的部分),毛 根,毛囊 (毛囊是表皮的下陷) 毛球 (毛根基部膨大,与毛囊共同形成) 毛乳头 (真皮结缔组织突入毛球部分),毛 发,4. 结构(2) a. 毛髓质 为毛干中轴,由12层立方形未完

12、全角化的髓细胞组成。毛球部髓细胞体积大,顶端无。 b. 毛皮质 为毛发的主要成分,构成毛的基质,由数层菱形角质细胞叠积而成,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 c. 毛小皮 最外层,为角化的扁平细胞,透明无核,不含色素,呈叠瓦状排列。,毛发的生长周期,期压疮,期压疮:在骨隆突处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红斑,超过15min未恢复正常,但皮肤完整。,期压疮,期压疮,期压疮:表皮和真皮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的充血性水疱或者浅表溃疡。浅表溃疡可表现为干燥或因充血水肿而呈现发亮但无组织脱落。,期压疮: 水泡期,期压疮: 破溃期,期压疮,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

13、未暴露外,可见皮下组织。有坏死组织脱落,但坏死组织的深度不太明确。可能有潜行和窦道。 随解剖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如鼻梁、耳、枕部和踝部没有皮下组织,期压疮,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肌肉暴露,局部可出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通常有潜行和窦道。,不可分期,不可分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痂(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和褐色)和(或)痂皮(黄褐色、褐色或黑色)覆盖。 足跟或踝部的干痂作为生物屏障不应去除。,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收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泡,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潜行与窦道,压疮发生特点,压疮随着期数的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压疮的治愈越困难,治疗时间越长。 压疮一旦形成溃破,就会成为难以愈合的溃疡疮面,若期、期压疮判断准确并采取了正确治疗措施,使压疮逆转,就可避免给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保护和保持皮肤的完整性(级),和期压疮为压疮转归情况的转折点,!,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