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6169420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绿色清新十九环保十九报告生态文明(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 关系人民福祉 | 关乎民族未来 |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录,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第一部分,生态文明,“绿色”,形容环保、低碳、高效、和谐。“化”,意指改变、革新、发展、教化。,生态文明的内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意义,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的双重改变,是制度建设和价值共识的彼此推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相砥砺,是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进,生态文明的内涵,7,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

2、行动纲领。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目标。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为肆意排放的“黑色牡丹” 而欢呼,觉得那是富裕和现代化的象征。,“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只污染不保护”的意识进一步

3、肆虐,短期内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世纪60年代饮水做饭,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现在是难闻难看。,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忧心而严肃地指出:“一定要在工业建设的同时,抓紧解决污染问题,绝不要做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1973年8月,国务院通过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正式进入起步阶段。,1979年,第一部环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问世,我国环保事业进入发展阶段。,1978年,环境保护列入我国宪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起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

4、战略,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行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独立成篇,首次全面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从依法治国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九大,4,把深化改革和 创新驱动作为 基本动力,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 基本途径,把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五个 基本原则,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 整体推进作为 工作方式,到2020年,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3,5,1个目标,涌现一批典型企业

5、 (园区、城市)和模式,第一阶段,探索发展模式,“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园区、城市),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第二阶段,组建生态示范区,第三阶段,启动新示范区,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组织了第一批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15年又启动了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财政部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环保部 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和具体办法,国务院 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行环境污

6、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等,一批国家、省市试点企业、园区和区域等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了对原生资源依赖。,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5%-17%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2000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我国生态文明目前 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养活了占世界19%的人口,1,有近60%的湖泊水质已不能用做生活用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的1/4,近海海水污染状况也令人担忧,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固体垃圾以每年近5.2亿吨的速度增长,我国垃圾存量达60多亿吨,居世界

7、第一,其占地面积已和新加坡国土相当,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3,最严重的一天,雾霾曾覆盖我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4倍,共6亿人受到影响。,4,5,目前,我国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也就是说,近1/5国土不宜人居、约1/3不宜生产。形成这些“黄色国土”或“灰色国土”的首因是森林锐减。,6,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适宜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耕作的土地仅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总体开发上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区盲目开发

8、、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国土空间是一个国家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思路,第五部分,奢者狼藉俭者安, 一凶一吉在眼前。,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白居易,荀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老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背景,措施,APEC 蓝,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是创造财富的“聚宝盆”,是什么,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方针: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举措: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怎么做,事前预防类制度、行为管制

9、类制度、 影响诱导类制度、事后补救类制度等。,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既要健全保障机制,也要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代价。,责令停产15839家; 关停取缔9325家; 实施“按日计罚”涉罚金逾2.3亿元。,走生态文明之路,既是政府的大智慧,也考验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需要每个普通人从点滴做起,用理念引领行动。,从身边做点,从点滴做起, 让生活多出绿色,多出美丽。,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

10、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一 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二 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

11、蓝天保卫战。 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 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三 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

12、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 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 关系人民福祉 | 关乎民族未来 |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党政/军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