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168380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技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编 野生动物管理技术,第四章 野生动物引种与管理 野生动物引种与重引入的原因 引种的结局 引种成败的因素 引种的原则 野生动物重引入的管理技术,相关概念,第一节 野生动物引种与重引入的原因,一、经济原因为了某种经济利益(狩猎用,生物防治); 二、美学原因游乐、观赏,美国引入赤狐和野猪,中国引入水鸡,澳洲鹦鹉; 三、提高群落的多样性利用引种填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些空格生态位(vacant niche)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环颈雉)。 四、恢复受危种将受危种引入原产地或非原产地但适宜地,以壮大受危种的种群,增加其数量和生活力。 麋鹿:1985年8月24日,22头英乌邦寺北京南郊的“南海子” 198

2、6年8月13日,39头英伦敦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 普氏野马: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五、无意识的引入随船只、飞机流串到世界各地的老鼠(战乱);边境自然扩散,第二节 引种的结局,一、有利结局 指那些没有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没有造成生态危机后果,相反却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一些好处的引种,即成功的引种。 美国:引种环颈雉,从加拿大引入灰山鹑,由阿富汗引入石鸡都成为美国现在的主要经济狩猎动物; 澳大利亚引种小麦和牛羊,成为小麦出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基地;引入加布克拉斯毛虫控制仙人掌; 原产北美的麝鼠,经过引种,欧亚各国都开始有了分布。,二、不利结局 1、引种带来的经济损失: 1876年,美国渔业委员会从

3、欧亚大陆引入鲤鱼现成为害鱼。 1859年,澳大利亚的英国移民从英格兰带入20多只家兔野兔,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所到之处,表草、牧草荡然无存。并使当地有袋类由于食物缺乏而受危。 2、引种造成生态危机 19世纪初,澳大利亚人从阿根廷带入了一株仙人掌祸害后来引入仙人掌的天敌加布克拉斯毛虫。 1905年澳大利亚为制住兔子,从南美引入了粘液瘤病毒,以后还大量引入了鼬类和狐狸。(大量捕杀当地的有袋类和鸟类) 我国的西沙群岛:老鼠横行引猫,吃鸡,引狗吃猫。 3、引种导致动物的受危 外来种适应新环境排斥本地种导致本地种灭绝 澳大利亚:引入牛破坏了袋熊生境导致其濒危 夏威夷:引入兔子和艾虎使岛上三种鸟类灭绝,第

4、二节 引种的结局,第三节 引种成败的因素,一、影响外来种建群的因素 人类对引入种建群失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注意更多的却是已经成功的引入者。有时引入种的最终消失因素是难以解释的,因此下述的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可能还有一些其他估计不到的因素。 1、进化适应能力:应选择那些适应性广的物种 2、繁殖扩散能力:引种种群的基数对种群的繁殖速度影响较大。投入一定量的初始种群直接关系到引种的成败。 选择引种对象应考虑其是否能够短期内迅速繁殖的物体,以及迅速繁殖后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扩散能力怎样? 3、环境条件的相似性: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海拔、纬度、地形、生境类型 4、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引种之前,搞清在原产地的

5、特性,引入后先试养观察。,二、影响未来发展的因素 1、新的生态地位: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地位是否改变? 2、空格生态位:新环境对拟引物种是否存在真正的“空格生态位”间接的竞争所引起的后果并不亚于直接竞争。 3、与当地物种杂交:杂交后代难以满足人们需求和引种目的引种失败 欧洲赤鹿与美国马鹿杂交惹麻烦,官司,因美国马鹿受法律保护。 4、引入种能否满足引种目的: 作为狩猎对象引种的鹿要有美丽的大角,鸟的个体不能够太小。,第三节 引种成败的因素,第四节 引种的原则,一、明确目的,防止盲目 在确定引种种类时应按引种的要求进行 二、认真选种 适应性强,分布较广的物种,注意扩散力 三防止新病菌带入新地区 、确

6、定引种地点 对于外来种,应选择与其原产地相似的环境,对于灭绝种的恢复,应选择原生地中生境好的地方。 四、进行引种实验 应首先开展小量引种的实验工作 五、引种应严格检疫,六、散放前试养 引入种在散放之前应集中在一起,试养一段时间,其时间可以适当长些; 七、加强对引入种的监视管理 加强对散放后引入种的观察和分析非常重要;无论是有意识引种还是偶然引入的物种,如有可能均应该对其进行集约管理。密切注意其种群的发展动向,并制定适宜的经济容纳量,最终将其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上,防止生态危机出现。 八、定期总结鉴定 引种之前和之后都应召开总结大会和鉴定会,引种之后更应定期举行;对提出的各种方案、研究的结果、工作的

7、现状和未来的计划等,应请国内外专家评议。,第四节 引种的原则,第五节 野生动物重引入的管理技术,物种重引入计划的目标及参与人员单位,目标 提高物种的长期生存能力; 在某生态系统中重建生态的关键种或文化的关性种; 维持与恢复自然生物多样性; 为当地或国家提供长期经济效益;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参与人员单位 多学科的科研人员 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 基金会 科研机构 大学 动物园,一、立项前的准备,1、可行性分析和背景研究 2、以往的重引入项目的回顾与总结 3、释放地点的选择与评估 4、释放种群的选择 5、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根据既定的目的和目标,确定短期和长期的成功指标,并预测项目的持续时间。保证

8、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足够的资金。 认真设计物种重引入计划的释放前和释放后监测项目,监测重引入个体和重引入区域的近缘种的健康福利、遗传、存活状况,科学地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必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果分析情况表明前景不容乐观,则有必要进行人为干预。 如果释放的种源为野外捕获,则应注意确保以下几点:(a)在运出之前必须确保该种择投有传染性或接触感染性的病原体和寄生虫;(b)确保该种源不会接触释放地点可能存在(而种源地点不存在)的而该种源可能没有获得性免疫力的病原。 在释放之前应进行释放地点特有的或流行性野生种源或家畜疾病的免疫接种,该项工作必须在“准备阶段”进行,使种源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所需的

9、免疫力。 制定周密的种源运输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对动物造成的心理伤害。 确定释放策略,包括确定释放的群体结构、数量、释放方式和技术;释放时间安排等,以保障释放种群适应释放地点。 为获得长期支持,应开展自然保护的公众教育;对参与该长期项目的人员应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大众媒介和在当地民众中开展公众宜传;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动当地居民参该项目。,二、计划、准备和释放阶段,三、释放后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如标记、遥测技术)或间接(如足迹、其他信息)方法对所有个体或抽样的个体进行释放后的监侧。 及时开展释放群体的种群数量统计、生态学和行为学、个体和种群的长期适应进程的研究,收集死亡个体,进行死亡原因调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必要时决定修订、重新安排或中止项目的进行。必要时继续生境的保护或恢复。持续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包括教育和大众媒介宜传。定期发行出版科学和普及性的著作和文章。,感谢大家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