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结的制作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8159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意结的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意结的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意结的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意结的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意结的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意结的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意结的制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结如意结,一教材 :,结合两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绳结文化: 1)绳和哪个字是谐音呢? “神” :“女娲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2)绳的形状又象什么呢? 像蟠曲的龙,绳结的变化可体现龙神的形象 “结”与“吉”谐音,用“结”这个字组词,可有哪些词语? 是一个“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一、教材,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领带结、水手结、救身结等常用饰结的打法。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指导同学会读图、识图,能根据图上的要求进行操作。着重掌握中国结基本的“穿和压”操作技能。拓展性地学习“先穿套再包套”的技法,为以后学习典型的中国结“盘长结”

2、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识读如意结的操作示意图; 2)基本掌握打制如意结进套、包套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示意图,提高学生读图操作的能力; 2)通过理解“进套”和“包套”的概念,帮助同学了解“穿压技法”,,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读绳结文化,了解如意结易于搭配其他结式,其结形的演变和内涵的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2)通过如意结的编织,享受同伴合作的乐趣,实现用劳动美化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如意结的识图与“穿压技法” 2、教学难点:“穿套”、“包套”的技能,四、说教法,1、由生活中常用饰结,引出二环结(中国式蝴蝶结)的操

3、作示意图; 运用“直观演示法”,说明“穿压技法”; 运用“练习法”引导学生实践二环结的操作,点明进套和包套的概念。 2、本设计的拓展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四环结和五环结等新作品。逐步了解编织顺序和操作规律,感受编织成功的喜悦。 最后运用“探究法”,发现如意结在中国结形中的灵活运用。,五、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举一反三的拓展练习,探究中国绳结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过了技能的模仿学习、技能的迁移学习最终达到技能的创新。,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5分钟),妈妈上街购物,拎回 一马甲袋实物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怎

4、样扎马夹袋? 怎样系鞋带? 怎样打蝴蝶结? 引出中国式蝴蝶结的打法。,2、讲授新课:(20分钟),1)学习中国式蝴蝶结(双环结)的打法:(10分钟) 准备:象系鞋带一样,竖起两只小耳朵1和2,随后是2穿1,右线头口诀“压一压二去;穿二穿一回”,讲解和练习穿压技法。完成中国式蝴蝶结,使结体平整、对称、美观。,2). 如意结(又称酢浆草结或三环结)的打法:(10分钟) 先是学生视图操作,后教师讲解练习进套和包套的概念,示范如意结的制作。,3、拓展学习:,两个如意结组合在一起的“直挂编结法”。 (10分钟),4、四个如意结构成的组合(5-7分钟),做好一个如意结后,隔5cm的位置,再做一个如意结。共完成三个结体,步骤见下图:,5、课堂小结:,本节课由中国式蝴蝶结开始,引出如意结的编制。拓展到直挂式和组合式的如意结,课后同学可以在网上探究,查询如意结,在喜字结等其它结体中的呈现,感受中国绳结文化的魅力。,6、板书设计,如意结 一、中国式蝴蝶结(双环结) 穿压技法 二、如意结(三环结) 进套和包套 三、拓展成直挂编结法 四、如意结的其它组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