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6167312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1,2。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专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素质、就业期望值、家庭和社会关系、职业规划等因素。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目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存在差距2,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之一。这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目标的缺失”密切相关。这需要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在择业中的竞争力。但不少大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倦怠,学习行为失效。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探索运用目标管

2、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对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一)目标管理的形成及其理论体系目标管理是美国学者德鲁克(P.Drucker,1954)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概念,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达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

3、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目标管理以Y理论为基础,它与传统的管理理论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1)目标确定性。目标一经制定,其内容、数量、质量、时限都很明确。(2)主体参与性。目标制定的过程上下级之间共同参与,制定的目标获得所有参与者的认同与支持。目标管理过程体现人的主动性、参与性。(3)目标系统性。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总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每个个体的分目标。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4)成果性。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上级并不过多干预。(二

4、)目标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首先,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其总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其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具有主体参与性。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大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设计与规划的意愿强烈。再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系统性。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总目标逐级分解,形成阶段性具体目标,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最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是以学生学习的成效(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为依据。可见,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学目标、组织与方法、评价体系等环节,与目标管理所具有的特征具有一致

5、性,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目标管理理论的实践要求。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就业脱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他们对“职业自我”认识不全面,学习目标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一家专业公司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选择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5.6%的大学生认为不太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83.2%的大学生认为不能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74.8%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4。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

6、力与特长等“职业自我”认识不全面,是大学生学习目标缺失的原因之一,直接导致了其学习的盲目性,学习行为失效,学习倦怠,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不少学生继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就业焦虑。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整体焦虑水平高于常模5,说明在较高的就业压力下,当前大学生出现了群体性焦虑。笔者曾以班主任身份,尝试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学习与就业指导,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前后差异显著。说明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具有一定实效性。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示,由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能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感觉学习生活很充实,在一定程

7、度上减少了学习盲目性,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感,降低了就业焦虑水平。三、运用目标管理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步骤1. 认识自我与制定目标“职业自我”认识是指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性格类型等与职业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认识和认同,它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长久动力。由于社会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不足,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不全面,导致目标缺失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因此,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明晰和升华自我认识问题。教育者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一些专业量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职业能力量表、职业锚量表、M

8、BTI量表等对学生“职业自我”进行测量、分析和指导,使其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立优势能力和特长,澄清职业价值观,同时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明确职业方向定位,把知识的学习与职业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目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教育管理者自身也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的环境资源,整合利用校园文化、专业特色、社会环境变迁因素、行业发展状况、职业前景预测等信息,增加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社会发展需要这个角度,共同确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向,诱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因,制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