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8947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医院情绪障碍诊治与应对方式(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医院情绪障碍的诊断和 沟通方式,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病人?,“难缠病人”?,病人反复求医,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生给予医学检查,且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保证。 病人的症状可以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可以长期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时变换花样或到处游走。 病人确信患有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足,但也不是毫无理由。,眼部症状也复杂多样,如突然看不见,但行走时可避开障碍物、复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睑痉挛、上睑下垂、不能睁眼、眼痛、色盲等症状,症状有波动性.但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和各项检查,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征。

2、,您在门诊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情绪不稳定、 不配合 甚至拒绝治疗,临床上,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 某某 “官能症” “躯体化障碍” 等等,同时伴有如下表现:,反复多次就诊,全身不适 多系统主诉,常规治疗效果 往往不佳,症状与体征不符 各项检查阴性,乏力, 睡眠障碍等,可能的诊断,1.抑郁情绪 2.焦虑情绪 3.精神障碍 4.人格障碍 5.心因性反应,大多数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 精神专科 30%, 综合医院 70%,精神专科医师首诊的患者,综合性医院 医生 首诊的 患者,30,抑郁的概念,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抑郁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

3、临床症状,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直至木僵。部分病例可有焦虑和激越,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患病率,WHO统计,全球抑郁症患病率为9.5% 国外:5-10%;2004年,世界健康联盟调查 发现,各国心境障碍年患病率0.8% -9.6%,其中美国最高,尼日利亚最低。 国内:3%-5%,现患病率最少2600万人。 2003年,北京市抑郁症患病率为3.3%. 2004年,世界健康联盟调查发现,我国北 京年患病率2.5%,上海1.7%。,不同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一般人群 慢性疾病

4、住院病人 老年住院病人 癌症门诊病人 癌症住院病人 脑中风 帕金森病 心血管疾病,患 病 率,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群 心理症状群 躯体症状群,核心症状群,情绪低落: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患者常体验到绝望、无助、无用。 兴趣缺乏,乐趣丧失:患者对以前喜欢的活动不感兴趣,严重时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快感 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初期患者常有力不 从心的感觉,后来, 自觉人整个 要垮掉一样。,心理症状群,思维及言语 焦虑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 认知症状 自知力 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躯体症状群,食欲下降体重变化 性欲下降 睡眠障碍早醒为特征 病情节律昼重夜轻 非特异性躯体症

5、状,常见躯体症状,疲乏无力. 慢性疼痛和难以描述的不适感. 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口干等. 消瘦、体重减轻.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胸闷、心慌、气短、面部潮红、多汗、怕冷等. 头昏、头晕、头痛、耳鸣等. 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 睡眠障碍.,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主要(核心)症状 1. 心境低落 2兴趣或愉快感丧失 3疲劳感、活动减少 的精力降低 三个症状中至少有两项 以上,其它症状 1难集中注意或注意能力降低 2自卑或自信降低 3无价值感或自卑观念 4感前途黯淡、悲观 5自伤(杀)观念和行为 6睡眠障碍 7食欲下降 上述症状至少具两项以上,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

6、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 断,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抑郁,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 2.杂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 丙咪嗪 多虑平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 氟伏沙明 舍曲林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4.选择性5-HT和及NE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 5. NE 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 米氮平 6.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 : 瑞波西丁 7. 5-HT平衡抗抑郁药;曲唑酮 8.其

7、他:氟哌噻吨美利曲新,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临床表现,精神性焦虑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 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情绪控制障碍。,临床表现,躯体焦虑: 自主神经功能亢进: 口干、咽部不适、心慌、出汗、尿频、尿急、耳鸣、视物模糊、头晕等。 运动性不安: 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发抖、坐立不安、无目的活动增多、激惹、行

8、为控制力差、表情紧张、动作不自然、皮肤苍白多汗、小动作多、不能静坐、口吃、紧张性肌肉疼痛。,焦 虑 症 三 主 征,精神性焦虑:紧张、心慌、恐惧 运动性焦虑:肌肉紧张、颤抖、不安 植物性焦虑:心悸、胸闷、气促、多汗,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CCMD-3,症状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持续性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不安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CCMD-3,病程标准 至少6月病程 排除标准 无器质性基础躯体疾病继发焦虑: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 兴奋

9、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或抗焦虑药戒断;其它精神疾病伴发。,正常焦虑与病态焦虑的比较,正常焦虑 病变焦虑 持续时间 短 长 程度深浅 较浅 重 产生原因 比较清楚 找不到真正原因 消失条件 解除原因或 难以消除 受其它活动影响,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10、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焦虑与抑郁症状相互重叠,全美共病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焦虑障碍与抑郁症共病显著,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躯体症状多,反复就医检查,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 常伴有疑病症状;多数患者在表现出悲观、消沉、疲乏、无能的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忧虑、不安,恐惧,伤感,疑惑等,容易患得患失,反复多虑 共病现象多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增加疾病的严重性,自杀危险性升高,焦虑抑郁共病的特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 、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

11、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病程多迁延。,病因和发病机理,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 1.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2.谷氨酸生化假说 3.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 三.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 四.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精神症状,1. 认知障碍 2. 情感障碍 3. 意志行为障碍 4. 意识障碍,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 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定向力障碍,思维障碍,妄想的分类,6)嫉妒妄想: 7)疑病妄想: 8)钟情妄想: 9)妊娠妄想: 10)内心被揭露感:,根据妄想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1)被害妄

12、想:最常见 2)关系妄想: 3)夸大妄想: 4)罪恶妄想: 5)虚无妄想:,1)被害妄想:最常见 病人深信一些人或团体企图加害于他或他的家人,伤害其身体、毁害其名誉,对其陷害、投毒等等。在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能拒食、拒药、逃跑、控告、自卫、自杀、伤人等等。,2)关系妄想: 病人将周围环境中与之毫无关联的事物或事件,都认为与他本人有关。 如:周围陌生人交头接耳是议论他的、报纸上的文章是别有用心针对他的、电视剧及广告词是含沙射影说他的等等。这类妄想常常与被害、钟情妄想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3)夸大妄想: 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发明、财富等等。,4)罪恶妄想: 坚信自己犯了严重

13、的错误或不可饶恕的罪过,应受到惩罚。(常见于抑郁症)因此病人拒食或认为该吃剩饭、睡地板、干脏活以此来改造自己。甚至低头认罪、自伤、自杀等等。,精神症状,1. 认知障碍 2. 情感障碍 3. 意志行为障碍,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矛盾情感 欣快 易激惹 强制性哭笑 情感爆发,精神症状,1. 认知障碍 2. 情感障碍 3.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缺乏 意向倒错 矛盾意向 木僵状态 模仿动作 持续动作 强制性动作,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 2.妄想: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3.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4.幻听:评论

14、性、争议性 ,或思维鸣响;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7.被动体验,被控制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8.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诊断标准,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有下述情况之一者: 1.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2.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3.无法与人有效交谈 三.特征性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人格障碍,定义:人格障碍 是人格特质的过分发展或病理性增强,这种极端发展的人格特质招致严重的适应不良和显著的功能障碍。 ICD-10指出人格障碍具有三个要素: 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

15、增强,导致牢 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3.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区别只能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尺或界限,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他所处的社会人群的“众数模式”相比较而言。正常人格人格障碍精神疾病,如何识别情绪障碍?,熟悉临床表现 运用沟通技巧尽快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成功的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 给予有用的信息和收集有用的信息,就像我们的双手,在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清晰、公正、有说服力。 所以在另一只手上我们需要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是成功的交流所必须的。,医患关系,广义,狭义 (法律角度),医者:医生、护士、全体医务工作者、 医疗单位,患者:病人、家属

16、、全社会人,合同 关系,社会伦理关系,医者:医护人员,患者:病人、家属,传统上医患关系定位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之上,关系是不平等的,容易产生纠纷并激化矛盾。而现代的医患关系建立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学模式之上,促进医患关系的平等,首先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患者心态, 求医心切,对医学的期望值较高,不希望后果不好。 高度自我,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病情重视,更多地关心。 耐心解释病情的服务态度。 医疗费用不能太高。 尊重他们的人格、隐私等权利。 个别患者有钱、有权,认为医务人员就必须为其服务,我是上帝,可以唯所欲为。 发生患者死亡或不良后果,认为打闹就可以得到补偿。 医生不负责任,感到信誉危机。,医务人员心态,患者不懂医学知识,应当听医生的话。 患者太多,没有时间耐心细致地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