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6894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外肌解剖及作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外肌的解剖及作用,眼外肌的名称,共6条眼外肌: 内直肌(MR) 外直肌(LR) 上直肌(SR) 下直肌(IR) 上斜肌(SO) 下斜肌(IO),解剖特点及功能,起点: 六条眼外肌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眶尖部的Zinn总腱环 下斜肌起源于眶内下缘稍后浅凹处.,走行方向 内、外直肌自Zinn总腱环起始后沿左右两侧向前走行,其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水平面相一致,所以在原眼位,其收缩时单纯使眼球作水平方向转动。 上、下直肌自Zinn总腱环起始后,沿上、下两侧向前走行,其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23夹角,即向前颞侧走行,所以在原眼位,其收缩时不是单一作用方向。 上斜肌自Zinn总腱环开始向正前方走

2、向,至滑车处折转向后颞方,其滑车以后的部分的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51夹角。 下斜肌自鼻下眶缘开始后即向后颞方走行,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51夹角。,止点 4条直肌的附着位置都在旋转中心的前方(眼球旋转中心位于赤道稍后,在角膜缘平面后垂距11.5 mm,偏鼻侧1.6 mm之处),均附着于眼球的赤道以前的巩膜上,距角膜缘的距离约为5mm(内)、6mm(下)、7mm(外)、8mm(上)。 内外直肌的附着线基本上平行角膜缘。上、下直肌的附着线的鼻侧端距角膜缘较近,颞侧端则较远。,上、下斜肌均附着于赤道以后(眼球旋转中心之后)的矢状面颞侧的巩膜表面上 下斜肌附着线的后角距黄斑的距离为偏外2 m

3、m偏下1 mm, 前角在外直肌附着线的下端后约9.5 mm,并高于外直肌下缘约2 mm。 上斜肌的附着位置多有较大变异,一般说来,其后角在视神经前上方约6.5 mm处,其前角在上直肌附着线的颞侧端后约4.5 mm。,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 其余4条肌肉均为动眼神经支配。,作用,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原眼位眼外肌的作用方向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内直肌 内转 外直肌 外转 上直肌 上转 内旋 内转 下直肌 下转 外旋 内转 上斜肌 内旋 下转 外转 下斜肌 外旋 上转 外转

4、,单眼运动时眼外肌的作用,水平运动 以外转为例: 当眼球自原眼位开始外转时,外直肌收缩,内直肌松弛。 上、下直肌同时收缩并维持平衡。 上、斜肌同时收缩,垂直运动 以上转为例, 眼球由原眼位向正上方转动时,起主要作用的为上直肌,而另一上转肌即下斜肌的上转作用则是次要的,由于此两条上转肌的内、外转和内外旋的作用相互抵消,而使眼球垂直方向上运动 同时内、外直肌亦收缩,以保证眼球作垂直运动时不至于左右摆动,而当眼球进入上转位后,内、外直肌收缩所产生的上转作用则补充逐渐减弱的上转肌力量,使眼球的上转运动得以继续。两条下转肌即下直肌和上斜肌松弛。,斜向运动 以外上转为例, 此时外直肌和上直肌以及下斜肌收缩

5、,而另外3条肌肉松弛。,旋转运动 当眼球内旋时,上斜肌和上直肌收缩,即为2条带有“上”字的肌肉收缩,其余4条肌肉松弛;而当眼球外旋时,下斜肌和下直肌收缩,即为2条带有“下”字的肌肉收缩,其余4条肌肉松弛。,双眼运动时眼外肌的作用,配偶肌:参与两眼同一共同运动的两条主动肌,称为配偶肌. 同向配偶肌共有6组,即: 左眼内直肌和右眼外直肌 左眼外直肌和右眼内直肌 左眼上直肌和右眼下斜肌 左眼下直肌和右眼上斜肌 左眼上斜肌和右眼下直肌 左眼下斜肌和右眼上直肌。,异向配偶肌有: 两眼内直肌(集合) 两眼外直肌(分开) 两眼上、下直肌(垂直分开与垂直集合) 两眼上斜肌(共同内旋) 两眼下斜肌(共同外旋),直接拮抗肌 单眼上起相反作用的眼外肌,叫直接拮抗肌。如右眼上直肌的直接拮抗肌为下直肌及上斜肌 间接拮抗肌 将配偶肌的同侧直接拮抗肌,叫间接拮抗肌。如右眼上直肌的间接拮抗肌为左眼上斜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