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4926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归纳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教育的起源理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唯物主义)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对于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三种途径。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的论语、学记、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第一部教育著作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7、教育

2、目的的作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导向、调控、评价)8、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教育目的论:个体本位论(卢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10、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1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未实行1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第一个实行的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保留了封建科举制残余,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13、1922年,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制定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14、1986

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5、1951年学制改革,标志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16、我国现行的教育系统: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7、西欧最早出现学制,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制,苏联实行立体式的学制。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19、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的主要观点:内发论(孟子和弗洛伊德,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万物皆备于我心)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界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20、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1、教育的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和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22、学生的本质属性:一是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二是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还具有明显依附性和向师性。23、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2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特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5、现代学生观:一是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二是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26、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

5、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7、教师职业的属性(基本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界定。28、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再次,教师应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28、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和最佳创造阶段。29、师生关系的特征: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30、师生关系的内容:在教

6、育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1、师生关系的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社会功能32、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与态度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因素。33、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期待)和教育方式(民主)加强自身修养34、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35、教育过程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的一

7、个分支。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和美育过程等。教学过程与课外活动过程和校外活动过程属于同一层次。36、教学过程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37、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认识过程。特殊的表现:间接性和简捷性;交往性与实践性;教育性和发展性;引导性和指导性38、教学过程的结构(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38、一堂课的基本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38、上课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中心)、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39、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

8、学习40、历史上的教学过程观点:孔子的“学、思、行”孟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引导发现式(布鲁纳和杜威的发现教学法)、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42、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43、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主要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读、讲演、讲解)、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

9、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44、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师的实际经验、业务水平及个性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45、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三种类型:坚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实现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贝尔兰卡斯特制);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一种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46、近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英贝尔兰卡斯特制(人名又称“导生制”: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有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龄小的

10、或者学习差的学生。)美道尔顿制(学校名,帕克赫斯特提出,上课不系统的传授知识,而只指定参考书、布置作业,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脱离教师的指导组织)美 文纳特卡制(镇名,华虚朋创立,课程分两部分:读写算、历史、地理等通过个别教学进行;音乐、艺术、运动、集会等通过团体活动进行)47、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分组依据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再是年龄,分为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是在传统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按学习能力分组;外部分组是彻底打破传统年龄编组,直接按学生能力和成绩分组。)美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人名,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

11、划一的上课时间,大约20分钟为单位)小队教学(“协调教学”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合理有效利用教师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合作学习(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特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48、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49、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50、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按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选拔人才)、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12、合格考试)51、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52、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53、课程的分类: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指导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54、1918年,美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55、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论(布鲁纳)、学生中心课程论(杜威和罗杰斯)、社会中心课程论(美布莱梅尔德、巴西费莱雷)56、编制课程的四步骤:确定目标、选

13、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57、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6点)57、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可接受性;以课题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58、课程标准结构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5点)58、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全面系统的理解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59、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

14、准的载体。59、课程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60、德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的水平之间的矛盾62、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63、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发;自我教育法;道德体验法63、德育途径: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

15、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64、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65、如何培养班集体?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6、班主任工作:了解研究学生情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重视个别教育,做好转换工作;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67、从组织结构看,班级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68、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平行管理模式:强调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源于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集体影响个体,个体促进集体;民主管理模式:强调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可以民主、平等地参与班级各项事物的管理;要求:组织全班同学平等的参与到班级的全称管理中;建立健全班级的民主管理制度;目标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