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409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概论,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概述及特征,水污染的危害及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1,2,3,水资源 狭义:人类在一定的经 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 用的淡水。 广义:人类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 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 物质。(指水圈内水量的 总体 ),1.1水资源的基本含义,全球水资源,淡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1.2 水圈与水资源,1.3 水资源的特征 1.资源的循环性 (降水径流蒸发) 2.储量的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4.利用的多样性 (工、农业和生活) 5.利、害的两重性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2.1水体污染的定义,

2、水体污染: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说明,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2.2 水体污染源,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装置和途径统称为水体污染源,工业废水:各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工艺过程用水、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等。 特点:成分复杂、含量变化大、毒性强、净化处理困难。,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 特点:含氮、磷高,成分主要为微生物、化肥、农药、不溶解固体和盐分。

3、 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液,包括厨房、洗涤室、 浴室、集体单位公用事业排出的污水。,过量使用洗衣粉,把剩饭倒入下水道,过量使用洗涤剂,河边洗车,生活垃圾堆于河边,2.3水污染的影响与危害,一、水的危机 1、水资源告急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年均1.1万亿m3,但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至少还要损失3000亿m3,剩下的淡水仅为人均600m3。因此,许多地方出现了用水告急。 2、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1)资源性缺水,来源于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河流上下游争水、湖泊过渡围垦。 (2)水质性缺水 水环境日趋恶化也是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对工业的影响

4、 三、对农业的影响 四、对水产的影响 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3水污染的影响与危害,3、水体富营养化 (1)定义 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江河、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2)类型 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演变的自然过程,湖泊形成的幼年时期,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逐渐使湖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增加,其来源:为天然因素。 a.天然降水 b.地表土壤的侵蚀、淋溶 c.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人为富营养化: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 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

5、、P;含磷洗涤剂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潮”、淡水中称“水华”。,特征:, 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 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危害:,防治方法,工程性措施: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 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化学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例如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1,2,3,防治对策和方法,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