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3061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77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全课程讲解(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生理学讲义植物生理学绪 论一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命活动:从种子开始到形成种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理活动。植物生命活动形式:代谢过程、生长发育过程、植物对环境的反应 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态建成、类型变异 1 物质转化体外无机物H2O、CO2、矿质(根叶)体内有机物蛋白质 核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 体外无机物CO2 H2O植物再利用2 能量转化光能(光子)电能(高能电子)不稳定化学能(ATP,NADPH)稳定化学能(有机物)热能、渗透能、机械能、 电能 3 信息转化1物理信息:环境因子光、温、水、气2

2、化学信息:内源激素、某些特异蛋白(钙调蛋白、光敏色素、膜结合酶)3遗传信息:核酸4 形态建成种子 营养体(根茎叶) 开花 结果 种子5 类型变异:植物对复杂生态条件和特殊环境变化的综合反应植物生命活动的“三性”v植物的整体性v植物和环境的统一性v植物的变化发展性 植物生命活动的特殊性1 有无限生长的特性2 生活的自养性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植株的再生能力强4 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5 植物对无机物的固定能力强6 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植物生理学的内容1、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生理2、代谢生理 :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生长发育生理: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衰老4、环

3、境生理(抗性生理)以上的基本关系光合、呼吸作用 生长、分化水分、矿物质运输 发育、成熟 (功能代谢生理) (发育生理) 环境因子(抗性生理)(温、光、水、气)二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16以前世纪) *甲骨文:作物、水分与太阳的关系 *战国时期:多粪肥田 *西汉:施肥方式 *西周:土壤分三等九级 *齐民要术:植物对矿物质及水分的要求 轮作法、“七九闷麦法”(1) 科学植物生理学阶段1.科学植物生理学的开端(1718世纪) 1627年,荷兰 Van Helmont ,水与植物的关系 1699年,英国Wood Ward,营养来自土壤和水 18世纪,Hales,植物从大气获得营养 1

4、771年,英国Priestley发现植物绿色部分可放氧2年, 瑞士 De Saussure,灰分与生长的关系 2.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与成长阶段(19世纪)1840年,德国Liebig建立矿质营养说。 1840年,Liebig的化学在农学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问世 和他同时代的法国学者G.Boussingault 证明植物不能利用空气中的N2Liebig和 G .Boussingault工作是植物生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标志1859年,Knop 和WPfeffer 用溶液培养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营养。19世纪后半期,植物生理学飞跃发展,光合、有机物形成、呼吸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 1882,Sachs出版第

5、一本植物生理学讲义1902,弟子Pfeffer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奠基人: Sachs 。植物生理学两大先驱: Pfeffer ,Sachs(三)现代植物生理学阶段从二十世纪至今,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及先进技术(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应用,从结构、功能、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对植物生理学的一些机理问题,有了新认识、新概念、新观点。v 1958,Sterward细胞全能性实验论证v 光合作用光、暗反应,光呼吸,C3、C4、CAM植物发现v 钙调素研究三 我国植物生理学发展概况(1) 1949年以前 1917年钱崇澍在国外刊物发表了钡、锶及铈对水绵的特殊作用的论文。 其后在各大学讲授植物

6、生理学,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启业人。20世纪20年代末,罗宗洛、汤佩松、李继桐先后回国,分别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建立了植物生理学教学和实验室,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2) 1949年至今- 植物生理学发展快,有了专门的研究单位和刊物,有些方面在国际上研究较早和领先 殷宏章的作物群体生理研究 沈允钢证明光合磷酸化中高能态存在的研究 汤佩松等提出的呼吸途经多样性的论证 娄成后对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胞间运动研究等。四、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特点1 研究层次越来越宽广微观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原子宏观个体群体群落生物圈2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 学科间相互渗透4 理论

7、联系实际(二)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 植物生理学本身的发展物质的转变; 能量的转变; 信息的传递 2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研究*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粮食、能源、资源、环境、人口都与植物生理学有关。*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激素的应用v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其最终目的是要运用理论去认识、改造自然,用于实践,造福人类,它为植物的栽培、改良与培育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能不断地提出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3、21世纪植物生理学发展前景“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研究与调控机理、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如抗旱、抗病、产量与品质)表达密切相关的基因功能及相互作用。 从“基因表达”到“性状表达”的过程是

8、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而植物生理学正是在不同水平上研究这些复杂生命过程及调控机理, 是基因水平研究与性状表达之间的“桥梁”。为植物生物技术、农作物耕作栽培、作物和经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生态与环境保护、以植物为材料或对象的药物生产和食品加工贮藏等应用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五、 植物生理学学习方法1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生理过程是一种矛盾运动;生理过程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是一分为二的2 、实践的观点;3 、进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题什么叫植物生理学?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植物生理学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1纪植物生理学发展特点及前景?中国的植物

9、生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理学?本课程的重点:植物的代谢生理: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代谢以及有机物的运输过程和机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生长物质的种类、特点、生理作用;光的形态建成;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主要掌握生长的基本规律,花诱导、种子果实成熟生理。本课程的难点: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机理;植物细胞对矿质的吸收机理;光合作用的机理;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有机物运输的机理;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光敏色素对形态建成的调控;光周期及春化作用对开花的诱导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水分代谢过程: 吸收、运输、散失【重、难点提示】6课时讲授植物水分代谢的过程;细胞吸水的方式与原理;根系吸收和运

10、输水分的动力;水势的概念及组成;气孔运动的机理;蒸腾作用的原理。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中的意义一、水的主要性质极性;粘附力、内聚力、表面张力;高汽化热;高比热、高导热性;高介电常数;透水性好。二、水的生理生态作用1、水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是物质吸收和运输的良好溶剂4、水维持细胞的紧张度5、水的理化性质给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各种有利条件6、水能调节植物周围的小气候:以水调温 以水调肥 以水调气 以水调湿三、水分在植物体内存在状况1 植物体的含水量:不同种类、器官、年龄不同2 水分存在形式:自由水、束缚水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特性:*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

11、不易散失 *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 *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 *与植物抗逆性有关自由水-在植物体内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特性:*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 *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 *与代谢强度有关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3 植物的需水量: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休眠种子和越冬植物体内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三种形式:1.吸胀吸水:亲水物质吸胀作用,没有液泡细胞2.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吸水,有液泡细胞,主要方式3 代谢吸水:需代谢提供能量现用教材:植物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是扩散、集流、渗透作用一

12、、 扩散与集流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特点: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2、集 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如:水在水管中的移动,水在木质部导管中的远距离运输,水从土壤溶液流入植物体特点: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二、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渗透作用定义: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半透膜只允许水等小分子通过,其它溶质分子或离子不易通过的膜。(一) 相关概念1.自由能-对生物而言,能用于生物做功的能。2.化学势-在恒温、恒压、其它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

13、体系中加入1mol该物质引起体系自由能的改变量。 1mol该物质所含的自由能。3、水的偏摩尔体积-在温度、压强及其它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体系中加入1mol水时,该1mol水所占的有效体积(Vw)注:*1mol纯物质所占体积为摩尔体积V,水为18.0cm3*1mol某物质在一个混合体系中所占的体积为偏摩尔体积V水势水势(W)每偏摩尔体积水在一个系统中的化学势与纯水在相同温度、压力下的化学势之间的差。即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W=水的化学势W纯水的化学势W0/偏摩尔体积VW=W / VW。W单位:1巴(bar)=0.987 大气压(atm) =105帕(Pa)=0.1兆帕(MPa)说明:水

14、势是自由能的量度,水的自由能越多水势越大,纯水水势最大,为0水总是从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流*温度越高,水势越大*压力越大,水势越大*溶液越浓,水势越小(二)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壁:透性膜原生质层:质膜、细胞质、液泡膜组成 ,半透膜细胞渗透作用的三种情况:(1)细胞W 外界W,细胞失水,质壁分离(2)细胞W 外界W,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3)细胞W = 外界W,细胞达渗透平衡植物细胞与外部溶液之间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观看动画)质壁分离复原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后使整个原生质体恢复原状的现象,或称去质壁分离。 (观看动画)(三)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w = s + p + g + m s :渗透势p :压力势 m :衬质势g :重力势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