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811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与评价(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诊疗场所防护检测及评价,王 虹,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射线机的发展史,1、气体X射线管时期,X射线机的发展史,2、热电子固定阳极X射线管时期,X射线机的发展史,3、旋转阳极X射线管时期(荧光屏透视机),X射线机的发展史,透视机 (影像增强电视),胃肠机,碎石机,立柱式拍片机,多功能X线摄影系统,下球管高频医用诊断X射线机,70年代以后,移动式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化医用X射线诊疗装置(DR),乳腺机,曲面断层机,骨密度仪,C型臂,U型臂,G型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介入放射学透视设备,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双探头SPECT,模拟定位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Co

2、-60治疗机,60Co治疗机,后装治疗机,刀治疗系统,伽玛刀,我国常见的X射线影像诊断用设备,X射线产生,医用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CT工作原理,X射线成像,X射线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摄影效应 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常用术语,1、辐射源:是指可以通过发生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2、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化合物。 3、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等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电离辐射的射线发生装置。这种装置发射射线是可以被控制的,开机后可发射射线,关机后发射停

3、止。,常用术语,4、放射诊疗: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 5、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包括放射诊断场所和放射治疗场所,这两个场所的辐射源可能是射线装置,也可能是放射源。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监测是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环境和与其从事的操作有关的辐射水平的数据而进行的监测。,辐射防护三原则,核辐射探测器,辐射的监测需要专用的测量仪器 按探测核辐射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两大类:电离型探测器和发光型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451型电离室巡测仪,技术指标 1、探 测 器: 300 cc 高压空气电离室 2、检测射线: 大于1 MeV的射线,大于 25 KeV的和X射线 3、测量

4、范围: 0-500R/h,0-5mR/h,0-50mR/h,0-500mR/h,0-5R/h或0-5Sv/h,0-50Sv/h,0-500Sv/h,0-5mSv/h,0-50mSv/h(mR/h或Sv/h的单位只能选择一种,需购买前定制) 4、准 确 度: 在任何量程满刻度指示的10%100%之间精度在10%以内,不包括能量响应;校准源是137Cs 5、控制按钮: ON/OFF 和 MODE 两个按钮 6、工作模式: 整体模式:开机后连续工作30秒,即使以mR/h或R/h为单位显示也执行综合模式 冻结模式: 仪器有标记,保持所显数字的峰值,能连续读取和显示当前的辐射值自动特性: 自动回零、自动

5、切换量程、自动背景光 7、环境要求: 温度范围从- 20C 到+ 50C,相对湿度从0 到100%,向地性忽略不计 8、电 源: 两节9V碱性电池,工作200小时 9、显 示: 液晶显示模拟/数字信号,带背景光 10、模拟信号: 100单元直方图显示6.4cm长。直方图显示分成5个区段,每段标有仪器量程的相应值 11、数字信号: 两位半数字显示,取决于仪器量程的有效数字0,数字高1/4 in (6.4 mm)。显示测量单位, 在显示器上提供电池电压过低和冻结模式指示器。 12、体 积: 100mm 200mm 150mm 13、重 量: 1.11 kg,451B和451P背面比较,451B 4

6、51P,R adeye个人辐射巡测仪,技术参数 1、主要应用:宽范围伽玛剂量率测量。应急响应、核工业、辐射防护医学 2、探测器:外置(R)能量补偿型GM管 3、测量范围:5mR/h10R/h , 0.05Sv/h100mSv/h 4、超范围指示:1000R/h (10Sv/h) 5、能量范围(+/-30%):45keV1.3MeV 6、Cs-137的计数率(662keV):0.017cps per R/h, 1.7cps per Sv/h 7、Am-241的计数率(60keV):0.020cps per R/h, 2.0cps per Sv/h,FD-71型小型闪烁辐射仪,能量响应:50KeV

7、以上 时间响应:25s 测量范围:0-1000R/h,FJ-347A便携式X、剂量率仪,特 点: 1、探测器:电离室 2、测量范围: 剂量:10、30、100、1000Gy 剂量率:10、30、100、1000、3000、10000、100000Gy/h 3、基本误差:10% 4、能量响应:10KeV-10MeV 5、供电:6F22电池两节可连续工作150小时以上;15F20电池两块(电池保存寿命) 6、外形尺寸:270106203mm 7、仪器重量:1.8公斤,GBZ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5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监测的一般要求 5.1 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监测应包括

8、X射线机防护性能检测,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检查测试,X射线机机房周围辐射安全的检查测试,并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对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受检者防护、机房周围辐射安全等进行防护评价。 5.4 用于杂散辐射防护监测的仪器应具备下列主要性能: a)最小量程:010Gyh-1; b)能量响应:1060keV40%; c)读数响应时间:小于15s; d)应有测累积剂量档。 用于防护性能检测的仪器应有法定计量检定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仪器的选择,1、仪器的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是指仪器能测到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测量范围,老式仪器分档测量,如FJ347(A)型、剂量仪。测量前要对待检测辐射场的剂量进行估计,尽可能选择灵敏

9、度高,测量范围宽的仪器。,仪器的选择,2、仪器的能量响应 仪器的能量响应是指探测器的灵敏度与入射的、射线能量的依赖关系。最理想的检测仪器是其测量数值与射线的能量无关,但目前尚没有这样理想化的仪器。各种仪器都有各自的能量适用范围,因此选择仪器时,应首先了解仪器的能量响应,再根据待测射线的能量进行选择。 仪器的能量响应可以在其使用说明书上查询到。,仪器的选择,3、仪器的时间响应 仪器测量时,其读数的建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对测量就越有利。我们可以在被检测对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工作电压,降低毫安后再延长出束时间。,仪器的选择,4、射线的类型 对不同类型的射线,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测量时,需要

10、根据射线的类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仪器。 5、仪器的稳定性和方向性 监测仪器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54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20时,仪器误差应小于5%;仪器零点漂移要小,可在辐射场内调零;测量的方向性误差不应大于5%。,放射防护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录,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1743-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能谱分析方法 GB15213-94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6137-1995 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 GB/T 16141-1995 放射性核素的能谱分析方法 GB 16348-1996 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

11、准 GB 16349-1996 育龄妇女和孕妇的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50-1996 儿童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62-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T 17589-1998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GB/T 17982-2000 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模式和参数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氡指标),放射防护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录,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17

12、-2006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T 150-2002 工业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1-2002 后装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30-2002 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1-2002 医用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2008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GBZ 133-2002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4-

13、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7-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38-2002 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41-2002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防护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录,GBZ/T 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 GBZ/T 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GBZ/T 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 GBZ/T 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 GBZ/T 152-2002 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标准 GBZ

14、161-2004 医用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 GBZ 165-2012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 GBZ 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 GBZ 168-2005 X、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75-2006 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放射防护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录,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78-2006 低能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

15、制检测规范 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GBZ/T 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 GBZ/T 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 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T 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 GBZ/T 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 G

16、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 GBZ/T 208-2008 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放射防护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目录,WS/T 75-1996 医用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 WS/T 76-1996 医用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 WS 177-1999 牙瓷中天然铀的豁免 WS 178-1999 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豁免 WS/T 184-1999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能谱分析方法 WS/T 189-1999 医用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T 234-2002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镅-241的测定 WS 262-2006 后装源治疗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T 263-2006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