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1817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肌瘤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郑玉华,子宫肌瘤,女性最常见的肿瘤,育龄期妇女高达25%。 妇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 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子宫肌瘤,肌瘤的分类,肌瘤的分类,超声检查 CT MRI X光平片,子宫肌瘤的影像学检查,作为子宫肌瘤的筛查方法,为首选检查方法。 优点: 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费用低、操作简单。 缺点: 不能准确定位,难以识别小肌瘤。 对判断肌瘤变性及肌瘤的早期恶变不敏感。,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正常子宫声像,长径:5.0-7.5cm ;前后径:3.0-4.5cm ; 横径:4.5-6.0cm。 未生育

2、子宫三径线之和:12-15cm; 生育期子宫三径线之和:15-18cm; 绝经后的子宫随绝经年数增加而逐渐缩小。,子宫的测量,子宫的测量,增生期:带状或条状低回声; 排卵期:三线状,低或等回声; 分泌期:梭形或类椭圆型,高回声。 内膜厚度:小于12mm,部分可达14mm。,正常子宫内膜回声,二维声像特点: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 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衰减回声型最常见。 彩色多普勒表现: 瘤周有较丰富的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并成分支状进入瘤体内部,RI在0.5左右。,子宫肌瘤的声像,二维声像特点: 子宫增大,肌层内异常低回声结节,界限较清晰。 单发:结节状弱回声。 多发:宫壁表面凹凸不平,宫内多

3、结节状或涡旋状杂乱回声。 宫腔线状反射偏移或消失。,肌壁间肌瘤,彩色多普勒表现: 周围有较清晰的直条状血流。 瘤内可有稀疏或丰富点状、短线状、细条状和小分支血流或无血流信号显示。,病例一,肌壁间肌瘤,病例二,病例三,肌壁间肌瘤,二维声像特点: 子宫变形,增强回声型居多。 较大的肌瘤肿块回声强弱不均匀,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 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 彩色多普勒表现: 浆膜下肌瘤可显示来自子宫的供血血管,据此可与附件肿瘤鉴别。,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病例一,病例二,浆膜下肌瘤,病例三,病例三,浆膜下肌瘤,二维声像特点: 内膜变形或缺损,可见低回声结节突向宫腔。

4、 肌瘤与宫内膜之间可有裂隙。 突入宫颈管内时,可见其与子宫壁有蒂相连。 彩色多普勒表现: 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可显示供血血管,以判断肌瘤附着之处。,粘膜下肌瘤,病例一,粘膜下肌瘤,病例二,粘膜下肌瘤,病例三,粘膜下肌瘤,病例四,粘膜下肌瘤,病例五,宫颈肌瘤,玻璃样变 最常见,声像图改变无特征性。 囊性变 瘤内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 脂肪变 肌瘤内出现均质团状高回声。 钙化 瘤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后方伴衰减。 红色变 常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瘤体内部回声偏低,需结合妊娠史、局部疼痛、瘤体短期内增大判断。 肉瘤变 为肌瘤恶变,发生率很低,约0.2-05。瘤体迅速增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不均,间有不规

5、则低或无回声区。,肌瘤的变性,囊性变,病例一,病例二,脂肪变,肉瘤变,肉瘤变,病理证实肌瘤发生肉瘤变,优点: 空间分辨率高、直观、较全面,在分辨脂肪、出血、钙化成分上具有优势。 缺点: 对肌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缺乏特异性。 判断肌瘤变性不敏感。 检查费用较高。,子宫肌瘤的CT检查,CT表现,子宫均匀或分叶状增大,局灶性密度减低和宫腔偏位。 子宫肌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脂肪层存在,呈现良性肿瘤特点。 发生变性时,肌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 或高密度影。,CT表现,大多数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密度差别不大,CT增 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及定性。,优点: 检出率高于B超,尤其对直径小于2cm的小肌瘤敏感性

6、较高。 MRI可清楚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及子宫内膜的结构,准确性高。 缺点: 检查费用高。 未能普及。 当肿瘤位于粘膜下时较难显示,且容易与子宫内膜癌或良性瘤样增生相混淆。,子宫肌瘤的MRI检查,子宫增大,轮廓凹凸不平。 在T1加权像上肌瘤与邻近子宫肌信号相仿,T2加权像上呈极低信号。 变性的肌瘤信号不均,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而信号各异。,MRI表现,病例一,病例二,仅能发现子宫肌瘤的堆积颗粒状钙化或较大的肌瘤。 不作为常规检查。,子宫肌瘤的X线平片检查,WHO(2003年)将子宫平滑肌瘤分为三类:良性平滑肌瘤、恶性平滑肌瘤。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大多数为多发性,约占80%,数量不等; 实性

7、结节,大小不等呈球形; 质硬、表面光滑; 有假包膜; 漩涡状结构。,子宫肌瘤的病理学诊断,大体观,典型(普通型)平滑肌瘤:界限清楚,由束状交织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束之间有多少不等透明变性的胶原; 细胞为长梭形,胞质丰富,嗜伊红染色,具有一致的长杆状核。,变性:较常见,占65%,分为透明变性、水肿变性、红色变性、粘液样变性、脂肪变性 透明变性镜下:变性区肌细胞消失,代之以胶原纤维呈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 红色变性:瘤细胞核消失,但间质仍可见。 脂肪变性肿瘤含大量脂肪成分,呈脂肪样外观-大体)有平滑肌组织和成熟脂肪组织混合构成,镜下观,平滑肌细胞漩涡状排列 肌细胞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 细胞大小均匀,核染色较深,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