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733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安全目标与管理措施临床医学(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安全及管理措施,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护理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 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安全的情况下拥有质量!,患者安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南丁格尔就曾说过:医院首先 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不伤害生病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 护士执业安全:指因护理事故或纠纷而造成医院及当事护理人员承担的行政、经济方面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的环境污染、放射性危害、化疗

2、药物、各种病原体、针头刺伤等护理人员造成危害。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下发的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患者转接时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3、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主要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四)建立使用

3、“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我院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使用住院号可以获得患者的信息,住院患者带腕带。对门诊就诊患者使用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和身份证号码等进行管理。 在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使用腕带。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对语种不同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辩识工具。 “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在有创诊疗活动前、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在转接患者时)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号或

4、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为患者实施任何护理操作前,护士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需家属代为回答确认,同时核对床头卡。 在转接患者时,除了要核对患者身份还要进行登记。转入、转出科室完整填写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我院使用的交接单有三种危重病人交接记录单转科病人交接记录本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在手术病人转运时使用转运交接单,认真识别患者身份;手术患者同时使用手术交接单,并按要求核对记录。 5.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

5、确执行医嘱 【目的】 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或电话的数据报告,要用实际行动来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获得最安全的医疗服务的权利。,下发的制度: 1、执行医嘱制度 2、医嘱在转抄和执行中的审核程序 3、模糊有疑问的医嘱的澄清制度与流程 4、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与流程,【主要措施】 (一)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或检验数据。 (二)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

6、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三)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一经发现将给以处理。,执行医嘱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 : 1执行模糊医嘱 执行口头医嘱 重复执行医嘱 未及时执行医嘱 5 转抄治疗本、输液卡错误 6 输液卡:输液起始时间无日期,无签名 “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属口头医嘱吗?,口头医嘱范围标准: 1.医生因为正在做无菌操作,不能书写医嘱,而病人又急需处理时。 2危重病的抢救时,来不及书写医嘱时

7、。,护士执行口头临时医嘱时,有四点要求:,1、是肯定要执行 2、是执行前对使用药物、剂量、用法须向医生 重复,执行完毕后告知医生 3、是随时用一张临床的纸条记录使用药物、剂量和时间,抢救完成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充记录 4、是各种抢救药物的安瓿、输液或输血的空瓶和空袋用后要统一集中在一起,以便抢救过后进行查对。,目标三、提高用药安全 【目的】 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

8、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下发的制度: 1、诊疗区药品管理制度 H:执行医嘱诊疗区药品管理制度.doc 2、查对制度H:执行医嘱护理查对制度.doc 3、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H:执行医嘱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doc 4、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H:执行医嘱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doc 5、患者自带药品管理规定 H:执行医嘱患者自带药品管理规定.doc,【主要措施】,(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三)加强各种药品管理 ,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

9、开放置。 (四)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五)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六)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七)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八)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药物剂量有误 漏发(多为病人不在) 重发(多为定点药物) 同

10、病室的人交叉发、错发 药品失效 发药后未及时服用 服药方法不正确,用药安全应认真做到“五准确 ”: 1、药名准确 2、病人准确 3、剂量准确 4、途径准确 5、时间准确,静脉输液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 液体配错 漏输 输液反应 静脉炎 液体外渗 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输液速度调节不当 输(换)错液 静脉空气栓塞 10输液管堵塞 11静脉选择不当,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服务质量。,下发文件: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H:危急值登记报告制度和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do

11、c,【主要措施】 (一)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项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最佳设置“临床检验医师”)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四)“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五)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12、(六)各科室应建立“危急值”登记本,认真登记,及时报告。,应知应会(一),1.必要时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 2.对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在发现危急值后5分钟内与临床联系。住院病人联系病区护士,门诊病人联系病人。 3检查科室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受人员姓名和检查科室人员姓名等。,护士: 1、住院部临床科室护士接到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将病人的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和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科室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将以上内容记录在危急

13、值接受登记本或病情交接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检查科室通知人员。 2、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复读给报告者,确认后必须即刻通知到一名相关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夜间或中午通知值班医生。 3、根据医嘱积极处理并及时准确记录。,医生: 1、被通知的医生在护士的登记本上确认签字(?),注明签字时间(精确到分钟)。 2、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确认危急值是否与临床相符,并开具医嘱。 3、如危急值与临床症状不符,重新留样进行复查。 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上述流程。,目标五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的】 安全的手术,拯救生命。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

14、误的发生,是外科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必须的重要前提。,【主要措施】 (一)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的手术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已经全部完成。 (二)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 (三)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第一步: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第三步: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

15、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制度。六查:接病人前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开刀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目标六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的】 清洁的医疗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时获得了感染之后,患者个人及社会就为此付出了不应有的负担和代价。医院获得性感染有时就成为现代医学带来的

16、不幸后果,如新的疗法、晚期癌症的新疗法、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等都提高了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性。要用实际行动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获得最清洁、最安全的医疗服务的权利。,【主要措施】 (一)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耗材)。 (四)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