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14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大生理网上习题与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3. 刺激(stimulus):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4.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通过控制系统使受控部分(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此种

2、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7. 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8.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所进行的调节。9.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

3、on):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二、问答题1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就是要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和系统以至整体的生理功能,例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腺体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等,揭示这些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活动过程、发生条件、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2 试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普通生理学或细胞生理学):揭示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有助于认识由这些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

4、研究:以器官和系统为对象,揭示其功能活动的规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个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对象,揭示在各种生理条件下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3 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在这三种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但是,在整体情况下,三种调节方式相互配合、密切联系。(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反射。神

5、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较局限,作用时间较短暂。(2)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生成和分泌或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对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产生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这些特殊化学物质有的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或者是局部的组织细胞释放的调节物质。前者引起全身性体液调节,后者引起局部性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较缓慢而持久,全身性体液调节作用通常比较弥散。(3)自身调节: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较小,不够灵敏。 4 试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相同点

6、:二者都是对机体及组成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不同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局限而精确,主要调节肌肉和腺体的功能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弥散而持久,主要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多种功能活动。相互关系:体内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纤维的延长部分,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5. 举例说明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举例:体温调节。当环境温度降低,导致输出变量体温降低后,监测装置温度感受器监测到该变化,将反馈信息回传,与调定点设定的温度比较后,其偏差信息传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发出指令到受控

7、部分即产热和散热系统,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回升到正常水平。生理意义: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机体生理功能如体温、血压、pH、渗透压、血糖维持相对衡定,即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的跨膜运动。2.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体内许多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低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3.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其开关由某种化学物质控制的一类通道,也称配

8、体门控通道。4.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由膜电位变化控制其开关的离子通道,即是电压门控通道,也称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5.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6.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许多物质在进行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钠泵等原发主动转运形成的势能贮备,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7.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9、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8.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细胞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并向远处传导到的电位变化过程。9.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在强度时间变化率和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10.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膜去极化临界电位值。11.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与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电荷

10、移动称为局部电流。12. 兴奋-收缩藕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是指从肌膜兴奋到出现肌细胞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包括:兴奋由横管向肌细胞深处的传导;三连管结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Ca2+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的关系。二、问答题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Na+-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内的Na+移出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细胞内,形成和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为:建立细胞内高浓度K+和细胞外高浓度

11、 Na+的势能储备,是细胞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的基础,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细胞内高浓度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须条件;阻止Na+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 细胞膜两侧的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单纯扩散:不主动消耗能量,无膜蛋白帮助。易化扩散:不耗能,但需要特殊膜蛋白帮助,包括载体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其中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高度特异性、竞争性抑制和饱和现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离子选择性、门控机制、竞争性抑制,其转运速度比载体介导途径快。主动转运:耗能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物质,对建立势能储备,细胞生物电产生,维持细胞正常容积和渗透压具

12、有重要作用。 3. 来自于细胞外的信号怎样通过细胞膜发挥对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外界信号(第一信使,多数为非脂溶性的不能通过细胞膜)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机械等刺激需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膜蛋白,通过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系统的信号传递蛋白激活,进而影响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闭,一些信号分子(第二信使)的生成,发挥其对靶细胞功能变化(包括电变化)细胞代谢、分化、生长发育等的调节作用。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方式有G-蛋白耦联受体、酶耦联受体和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4.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

13、+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即细胞内K+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大于细胞外,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因此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外移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接近于K+平衡电位。 5. 试述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

14、上产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并向远处传导到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刺激使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大量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顺电化学梯度快速内流形成,其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是因为Na+通道失活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负后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在复极后通道还可开放一段时间),正后电位与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有关。由于后电位较复杂容易受代谢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较大的变化,只有锋电位是较恒定的,因而在论述动作电位时常以锋电位为代表。 6. 简述细胞兴奋及其恢复

15、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开始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变化。绝对不应期:当细胞接受刺激而开始兴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接受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再次产生兴奋,即细胞的兴奋性暂时下降到零。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刺激有可能引起细胞兴奋,但必须是阈上刺激,说明此时细胞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兴奋前的正常水平。相对不应期是细胞兴奋性从无到有直至接近正常的一个恢复过程。超常期:细胞的兴奋性轻度升高,阈下刺激即可引起细胞兴奋。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又轻度降低,此时又需要阈上刺激才可引起细胞兴奋。低常期结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才完全恢复正常。这种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电压门控Na+通道处于何种状态有关(激活、失活或复活)。 7. 试述神经细胞接受一个电刺激时,如何才能引起细胞产生兴奋?电刺激作用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细胞,刺激电流 (注入电流) 方向应该是向外即出膜电流,使膜内外原有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