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12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药证直诀,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主要贡献,制作者:,内 容 概 要,4,介绍小儿药证直诀篇章分布,1,2,3,儿科诊疗中的三难,大体介绍小儿药证直诀贡献,篇章总结,1小儿药证直诀篇章介绍,论脉证治法是关于 儿科理论的阐述,小儿医案23则, 涉及小儿各种病证,论述儿科方剂特点、 配伍及禁忌,上卷,中卷,下卷,小儿不会自述病情,又称为“哑科”,小儿发育不全,用药稍有不当,就会造成偏颇,2.1,2.2,2.3,2 儿科诊疗中的三难,理论上,总结小儿生理特点,概况致病之由,3.1,诊法上,首创面上,目内辨证,尤重望色之诊,3.2,辨证上,确定五脏所主病证,明辨寒热虚实,3.3,治法上,擅于补泻脏腑虚实,

2、重视调治脾胃,3.4,方药上,裁古创新注重权变,巧用相反相成,3.5,3.1 理论上,总结小儿生理特点,概况致病之由,总结:脏腑娇弱,形气未充,3.1.1.,生长发育特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脏腑虽“始全”但“全而未壮” 即:“脏腑娇弱,形气未充”,3.1.2,致病之由:养护过程中,一旦调护失宜。在外易为外感六淫之邪侵犯,在内易为饮食所伤,“目内辨证”-“赤者心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 “无精光者肾虚”,首创提出“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 鼻为脾,颏为肾”的小儿面部望诊理论,3.2 诊法上,首创面上目内辨证,尤重望色诊,钱氏认为:小儿肌肤嫩薄,未经八真珍五味之渍,未受七情

3、六欲之攻,脏腑气血的变化和虚实盛衰更易反映于肌表,3.3 辨证上,确定五脏所主病证,明辨寒热虚实,首以“五脏辨证“运用于儿科临床,指“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即“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3.4 治法上,擅于补泻脏腑虚实,重视调治脾胃,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大法。,确定了泻心,清肝,宣肺,益脾,滋肾等治则。,强调后天脾胃重要性,处处顾护脾胃升降功能。,例如:脾虚慢惊-益黄散;脾阳受损-调中丸;脾虚气滞-异功散;吐泻伤津-白术散;胃虚有热-藿香散;脾胃湿热-泻黄散,3.5 方药上,裁古创新注重权变,巧用相反相成,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存六味之柔润,变温阳之剂而为养阴之方。,“三补“寓“三泻“,恰合小儿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在肾气丸基础上去桂,附之温燥,巧用补泻兼施,寒热平调和升降相因等相反相成之法;使药物性味,归经和功效切中脏腑病机,4 总 结,比较全面的揭示了钱乙在小儿病理生理,诊法辨证,治则和临证用药等方面的成就,综上五个方面,同时也证实了其学术思想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对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学和临床方剂学的突出贡献,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