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2092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疫情_drjiang(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Dr Jiang 新兴年代 2016年2月3日,寨卡病毒历史,1947年首先从乌干达Zika森林的猴血清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生物学特性,Zika病毒为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分类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可分为亚洲和非洲2个基因型。 黄病毒属包含53个种,其中27经种蚊传播,12种经蜱(音p)传播,14种病毒传播媒介尚不清楚。根据血清学抗原特点,黄病毒可分为血清群和亚群。,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

2、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致病性和感染剂量,致病性。致病机理知之甚少,约1/5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般较轻,症状持续数天到1周,症状严重需要住院者少见,病死率极低。但是,有病例Zika病毒感染后出现Guillain-Barre 综合征,胎儿感染可能引起小头畸形。 感染剂量。病毒感染引起人类疾病的剂量尚不清楚,与传播途径有关。黄病毒经蚊叮咬传播感染的剂量一般为103-105pfu。血浆中游离病毒感染性很快消失(10min)。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患者所占感染者的比例约为80%。,寨卡病毒

3、和其他黄病毒交叉反应,诊 断,诊断需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分离病毒、检测病毒的核酸或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中和抗体。 发病后第一周,可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血清病毒核酸进行确诊。病毒特异性IgM和中和抗体出现较晚,发病后1周的末期可检出,但黄病毒间交叉反应常见,难以区别。PRNT可检测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可以区别黄病毒首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

4、毒,伊蚊媒介,最主要媒介:埃及伊蚊(Ae. aegypti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中国分布广泛。(登革病毒蚊吸带毒血后812天产生传染性,维持终生,并经卵传播)。 蚊子飞多远?大部分母埃及伊蚊一生在初长成的房屋或周围生活,平均飞行距离约400米。病毒跨区传播主因是人。 什么时候叮咬人:主要白天叮人,白天户外蚊叮咬频繁,登革热感染率高;室内整天均可叮咬,蚊寿命长,家庭聚集性感染。,伊蚊媒介生活周期,登革热:2007年,新加坡登革热暴发,病毒流行株基因亚型改变,DENV2 cosmopolitan genotype占主导。新的DENV-2亚型流行,更适宜白纹伊蚊(Ae.

5、 Albopictus)媒介,外潜伏期缩短至3天。 基孔肯雅热:证据最充足的案例,CHIKV膜蛋白突变(A266V) 致病毒适应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外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增加。 Zika病毒基因组曾发生自然重组,包膜蛋白 N154糖基化位点丢失,可能是适应伊蚊宿主的反应。,伊蚊媒介-病毒相互作用,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具有免疫力,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为5-7天。,潜伏期和传染期,疫情进展,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2006

6、年以前,散发病例14例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 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 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最新疫情概况,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 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非洲1个国家

7、(地区):佛得角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 出现输入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 (截止2016年1月31日),几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18,巴 西,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能与 Zika 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例363 例、死亡3人,累计报告3893

8、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哥伦比亚,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告寨卡病毒疑似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776例 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 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临床诊断病例5449例,佛得角,自2015年9月底到2015年12月6日,共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4744例,其中报告最多的是普拉亚岛共计3845例(81%),目前为止,该国未报告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美 国,美国疾控中心2016年1月16日通报首例本土出生、感染寨卡病毒的小头畸形婴儿,2015年5月母亲怀

9、孕期间到巴西旅行 截止2016年1月26日,美国共发现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台湾,台湾1月19日通报,1 月10 日,台湾在桃园机场口岸检疫中发现的一名来自泰国的24 岁男性被确诊为寨卡病毒病病例,我国面临的防控形势,疫情处在全球性的增加和扩散时期 与Zika高发地区的人物交流非常频繁 气候变暖趋势未减缓 蚊媒不仅存在,而且有所扩散,巴西至各国民航旅客人数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Bogoch I, et al. Anticipating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Zika virus from Brazil. Lancet. 2016,我国伊蚊分布广泛

10、,具备暴发条件,无、低、中、高风险地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风险预测地图,我国面临的风险,我国存在病例输入的风险 存在病例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冬春季节在我国扩散的风险极低 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可能,27,WHO对疫情形势的分析,近期美洲疫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缺乏群体免疫 除加拿大和智利以外,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在美洲广泛分布 PAHO 认为寨卡病毒可能传播到美洲所有存在伊蚊的国家和地区。 WHO官员28日:预计美洲地区将可能有300万-400万人感染。,WHO及部分国家/地区应对情况,WHO与成员国正在采取的措施,确定并优先研究领域 增强对寨卡病毒和潜在并发症的监

11、测 加强通报,各成员国履行国际卫生条例承诺 提供关于临床管理、诊断和病媒控制的培训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落实蚊媒控制战略 制定关于临床治疗和随访寨卡病毒携带者的技术指南,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6日提出疫情防控要求(公布疫情,本土国民,防止疫情蔓延),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诊断试剂、疫苗和治疗方法) 启动研制两种疫苗,分别基于以前的西尼罗疫苗和登革热疫苗研制,可望8月开展一期临床实验,10月或11月可供应急使用 FDA计划暂时禁止来自寨卡流行地区的人员献血 美国疾控中心将旅行卫生提示从最低级的1级关注(Watch)提升为2级警戒(Alert),建议孕妇与计划怀孕的女性,暂时避免前往拉美和加勒比海

12、地区寨卡病毒流行的地方旅游,并发布海外旅游警告名单(1月22日已列出22个)。 美国CDC于2015年12月22日启动其应急作业中心(EOC),欧盟CDC,2015年5月以来共发布4期美洲寨卡病毒疫情快速风险评估报告 建议加强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医生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考虑血液安全问题,延长具有相关旅行史人员的献血时间 对旅行者和受疫情影响的欧盟公民提出防护建议,俄罗斯,1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卫生部关注疫情进展,与运输和民航部门及时沟通,做好病毒蔓延的预防对策 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当天晚些时候公布了含有27国的旅行警告名单,提醒孕妇避免前往这些国家,巴西,巴西

13、政府出动22万名军人参与清除蚊虫控制 巴西将向40万名孕妇提供趋避剂 罗塞夫总统与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就派双方专家合作研发寨卡疫苗 巴西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最近批准了利用转基因蚊子来阻止伊蚊大量繁殖的办法,中国台湾,台湾计划将寨卡病毒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台湾“疾管局”宣布对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行建议为警告级别(Warning,最高级),对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尔代夫6 个有寨卡病毒病流行的亚洲国家的旅行建议为关注级别(Watch) 建议病人和孕妇暂时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我国开展的应对工作,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加强实验室技术准备,向省级 疾控

14、中心和检验检疫机构实验 室下发试剂 编制防控技术指南 开展技术培训(省和重点地区 CDC、检验检疫部门、重大专项网络实验室) 加强与WHO、美国CDC的沟通 多途径风险沟通,编发防控科普知识,寨卡病毒病应对建议,37,WHO建议,(1)加强监测 (2)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蚊媒,降低蚊媒密度 (4)加强临床培训,建立和维持进行发现、诊断和治疗病例的能力 (5)确定对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发症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并提供支持 (6)2月1日,将本次寨 卡病毒病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号召加强监测、诊断、蚊媒控制,但不会出旅行限制建议,PAHO建议,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伊蚊滋生地和加强个人防护 孕妇尤需防蚊叮咬;如有疑似暴露,需告知保健医生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状况 PAHO 将与成员国加强媒介控制、风险沟通,建立或加强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如小头畸形、格利-巴利综合征和其他自身免疫和神经系统障碍)的监测体系,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 印发防控和诊疗指南,开展技术培训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提示 特别是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尽量避免前往南美等疫区旅行 做好夏秋季节南方重点地区监测防控工作 适时开展主要媒介伊蚊的基线监测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蚊媒密度,做好灭蚊设备和药品准备 开展我国主要媒介伊蚊传播效能的研究和评估,我国下一步工作建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