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786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液体平衡陈吉庆(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液体平衡,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 陈吉庆,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及功能检查,划分:以环状软骨为界,上 呼 吸 道,下 呼 吸 道,鼻 气管 鼻窦 支气管 咽 毛细支气管 咽鼓管 呼吸性毛细支气管 会厌 肺泡管 喉 肺泡,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解剖总特点管腔狭窄、粘膜细嫩 纤毛运动差、血管淋巴丰富、 易于充血、水肿、感染。 鼻腔:短、无鼻毛、过滤作用差、 易水肿鼻塞、呼吸与吸吮困难 鼻窦:开口大鼻窦炎 咽鼓管:短、宽、平中耳炎 咽扁桃体:1岁后增大扁桃体炎 喉:狭窄、易水肿声嘶、喉炎,上 呼 吸 道,气管、支气管:狭窄、纤毛运 动差、血管丰富感染、阻塞 肺:弹力差、肺泡少、间质血

2、管丰富水肿、肺不张、感 染、肺气肿 胸廓:短、桶状、活动受限 肋骨:水平、肺不易扩张易于 缺氧、紧绀,下 呼 吸 道,胸 廓,鼻和鼻窦,婴幼儿没有鼻毛,鼻黏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故易受感染,感染时由于鼻黏膜的充血肿胀,常使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呼吸困难。 由于年幼儿鼻窦发育较差,故虽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但极少引起鼻窦炎。,咽,咽为肌性管道,上宽下窄,形似漏斗,分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形成咽淋巴环,是咽部感染的防御屏障。 年幼儿因耳咽管较宽,短而且直,呈水平位,因此患感冒后易并发中耳炎。,喉,新生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相当于颈椎34的水平(成人相当于颈椎56的水平),并向

3、前倾斜。气管插管时需将喉头向后压以利于暴露声门。小儿喉腔呈漏斗形,声门以下至环状软骨以上为声门下区,是小儿呼吸道最狭窄处,选择气管插管时应予注意。婴幼儿声门下区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引起喉梗阻。,气管、支气管,新生儿气管长度78在3.55cm,气管横径2岁以前为0.50.9cm,210岁为0.71.5cm。 支气管异物以右侧多见。小婴儿的呼吸道梗阻除因支气管痉挛外,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婴儿支气管壁缺乏弹力组织,软骨柔弱,细支气管无软骨,呼气时易被压,造成气体滞留,影响气体交换。,肺,婴儿肺泡表面积按公斤体重计与成人相似,但婴儿代谢需要按公斤体重计,远较成人为高,因此婴儿应付

4、额外的代谢需要时,呼吸储备能力较小。 在婴幼儿时期,肺的上、中两叶往往尚未分开。,肺门,肺门淋巴结与肺脏其它部位的淋巴结互相联系。因此肺部各种炎症均可引起肺门淋巴结的反应:肺间质气肿时气体可经过肺门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呼吸肌与胸廓,婴儿胸廓前后径略等于横径,婴儿肋骨与脊柱几乎成直角,吸气时不能通过抬高肋骨而增加潮气量。婴儿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耐疲劳的肌纤维在膈肌和肋间肌于早产儿不到10,足月儿占30,一岁时达成人水平,约占5060。故小婴儿呼吸肌易于疲劳,成为导致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胸膜及纵隔,小儿胸膜较薄,纵隔较成人相对地大,其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所以

5、胸膜腔有较大量液体时,常易引起纵隔器官移位。又由于纵隔在胸廓内占据较大空间,限制了吸气时肺脏的扩张。,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快(60次/分)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差呼吸节律不整。 呼吸型:腹式胸腹式胸式 呼吸功能:潮气量小,气体弥散量小、 气道阻力大易于缺氧、呼吸衰竭。 呼吸道免疫特点: 纤毛运动差,咳嗽排痰差,SIgA、IgG少,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差易于感染。,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呼吸的目的是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保证气体交换的正常进行。小儿呼吸的特点以婴儿时期最为明显。 小儿肺脏的容量相对地较小,潮气量也较小。而代谢水平及氧气的需要则相对地较高。,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按体表面积计

6、,1岁小儿的能代谢为成人的16倍,而潮气量仅为成人的4050,从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考虑,小儿的肺容量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由于小儿胸廓解剖特点的限制,要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只有采取浅快的呼吸作为消耗能量最少的方式,故小儿呼吸频率较快,年龄越小,呼吸越快。,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由于婴儿功能残气相对地小,其肺内氧储备也相对地小于成人,但氧消耗量却相对地较高。 小儿由于以上的呼吸特点,在应付额外负担时的储备能力较成人差:如婴幼儿肺炎时,其代偿缺氧的呼吸量最多不过增加2.5倍左右,故易发生呼吸衰竭。,小儿时期呼吸动态,婴儿时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肌发育不全,所以呼吸时肺主要向膈肌方向扩张,呈腹(膈)式呼吸。

7、2岁时小儿已会行走,腹腔器官下降,肋骨前端逐渐下降而形成斜位,与脊柱间形成锐角,呼吸肌也随年龄而发达,7岁以后混合式呼吸占4/5。,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通气功能:通气功能检查大致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用力呼气的检查,重点在了解气道阻塞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通气的能力和效率。,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肺顺应性和呼吸道阻力:呼吸系统的总顺应性包括胸廓顺应性和肺顺应性。顺应性反映弹性阻力,以单位压力改变引起的肺体积变化表示。,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换气功能:换气功能是反映气体在肺泡和血液间的交换。 危重肺炎时呼吸表浅,呼吸死腔可占潮气量90以上,使大部气体徒然在气道内流动,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计算Pa

8、C02与Pa02之和,此值通常在14618.6kPa(110140mmHg)之间;此刨、于146kPa(110mmHg),包括吸氧患者,提示有换气功能障碍。,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血液气体分析:呼吸功能的最终目的是维持血液气体的正常组成,因此血液气体分析是了解患儿呼吸功能是否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可靠方法。在呼吸、循环和肾功能衰竭时血液气体分析对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作用。,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血氧分压(P02):代表物理溶解于血液内的氧。在呼吸系统疾患,它是反映肺脏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常可提示肺实质病变的程度。平均仅约9.3kPa(70mmHg),7岁后渐达成人水平。,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二氧化碳分

9、压(PCO2):代表物理溶解于血液内的二氧化碳,是衡量肺泡通气量的重要指标。小儿PCO2偏低,婴幼儿更低。婴儿PCO2平均4.6kPa(35mmHg),此后逐渐增高。 pH值:正常范围在7.357.45。,儿童呼吸功能的检查,血氧饱和度(SO2):即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血氧饱和度的多少与PO2和氧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有关。 剩余碱(BE): 碳酸氢根(HC03):,小儿呼吸的病理生理特点,维持正常呼吸的条件,维持正常呼吸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通气量,使空气能进入肺内并呼出(通气功能),同时吸入肺泡内的气体能与血液内气体进行有效交换(换气功能)。通常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主要反映通气功能,氧分压主要反映换

10、气功能,但二者也互有影响。,通气量不足的情况,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感染、中毒、外伤及肿物等引起的脑水肿和脑疝影响呼吸中枢者。 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所致的呼吸肌麻痹;破伤风及其它抽搐状态所致的呼吸肌痉挛;胸部外伤所致的肋骨骨折等。 呼吸道阻塞如喉痉挛、哮喘、痰液堵塞、异物的压迫等。 肺部疾患如肺炎、肺不张等。 肺脏活动受限制如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量不足都能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和一定程度的缺氧。,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在临床可分三个阶段 潜在性呼吸功能不全:在安静状态下,无呼吸困难,血液气体大致正常,只是在负荷增加时出现异常。若进行通气功能检查,已有减损。 呼吸功能不全:血氧

11、分压在10.6kPa(80mmHg)以下为轻度低氧血症。开始时由于代偿缺氧而过度通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可偏低。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儿代偿能力逐渐下降,通气量由增高转为降低,低氧血症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亦由轻变重,为呼吸衰竭的开始。 呼吸衰竭:,呼吸神经调节障碍,呼吸中枢是位于延髓和桥脑网状结构内的一些细胞群和神经束。呼吸神经调节障碍可发生在神经调控系统的不同水平,可有呼吸暂停、通气不足、通气过度和呼吸节律异常等不同表现,其原因有下列几方面:代谢性或遗传性疾患;脑干的结构异常或损伤;外周神经的异常;胸廓的异常;其他:如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神经调节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2、(1)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有三种类型:中枢型、阻塞型与混合型。 中枢性呼吸暂停多因脑部病变或缺氧、药物中毒引起。睡眠呼吸暂停在小儿以阻塞性多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主要原因。,呼吸神经调节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2)呼吸节律异常:呼吸节律异常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影响呼吸中枢时,但也见于呼吸系统或其它系统疾患。呼吸节律异常往往是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先兆。临床上常见的呼吸节律异常有两类: 呼吸过速: 周期性呼吸:,临床表现的生理意义,(1)呼吸的望诊:这是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最重要的检查,包括呼吸的快慢、深浅、节律以及呼吸是否费力,胸廓是否对称,起伏是否一致等。 (2)呼吸次数:呼吸功

13、能不全首先表现为呼吸增快。,临床表现的生理意义,(3)呼吸音:听诊时要注意呼吸音的强弱和性质,不能只注意啰音。 (4)紫绀:末梢性紫绀指血流较慢,动、静脉氧差较大的部位(如肢端)的紫绀,中心性紫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的部位(如舌、黏膜)的紫绀。中心性紫绀的发生常较末梢性紫绀为晚,但更有意义。,临床表现的生理意义,(5)吸气时胸廓凹陷:在婴幼儿上呼吸道梗阻或肺实变时,由于胸廓软弱,用力吸气时由于胸腔内负压增加,可引起胸骨上、下及肋间凹陷,即所谓的“三凹征” (6)吸气喘鸣:是上呼吸道梗阻表现。 (7)呼气呻吟:是小婴儿下呼吸道梗阻和肺扩张不良的表现。,小儿心血管的生理特点及功能检查,小儿

14、循环系统特点及检查方法,心脏胚胎发育: 1.心脏发育在胚胎第38周形成。 2.动脉总干被螺旋形主、肺动脉隔分开,形成主动脉与肺动脉。,解剖特点,新生儿心脏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为2025g。1岁时心脏重量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心脏重量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6倍。 四个心腔的容积初生时为20ml,至1岁时达到2倍,2岁半时达到3倍,近7岁时增至5倍,即约100120m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心房相对地较大。学龄儿童,心室的增长已显然较心房为快。 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外。2岁以后,横位心逐渐变成斜位。,解剖特点,血管特点 成人的静脉内径较动脉大1倍,而小儿的动静

15、脉内径相差不如成人的悬殊。,第3周:四室相通,中央有心内膜垫。 第4周:中央向上长出第一房间隔。 第56周:室下隔向上生长,第二房间隔向下生长。 第78周:左右房之间形成卵圆孔,室间隔中央接合处为室间隔膜部。,胎儿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正常胎儿循环示意图,1.左心房 2.左心室 3.右心房 4.右心室 5.上腔静脉 6.下腔静脉 7.主动脉 8.肺动脉,胎儿循环的特点,胎儿时期营养和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 胎儿体内主要为混合血,其中肝脏中血氧最高; 胎儿时期房间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都呈开放状态; 肺处于压缩状态,仅有少量血液循环; 上半身(脑、心、肝)血氧含量较下半身高; 脐动脉中含静脉血,脐静脉中含动脉血; 右心负荷大,左心负荷小。,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及其机制,出生后血液循环,三尖瓣 上、下腔V RARV 肺A 右 心 体循环 肺循环 二尖瓣 左 主动脉LVLA 肺V 心,出生后血液循环特点,左右心之间不直接相通; 左侧心为动脉血,右侧心为静脉血; 左侧心压力大于右侧心; 肺动脉内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是动脉血。 如出生后无上述改变则提示心脏畸形。,生理特点,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