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691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肌肉力量、耐力与其改善(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肌肉力量和耐力及其改善,2,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的力量耐力是健康和体质的重要成分之一。 肌肉力量是肌肉最大收缩产生力以对抗阻力或负荷的能力。 肌肉耐力是肌肉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收缩产生力的能力。,3,肌肉力量的重要性,肌肉力量是人体活动的动力 肌肉力量与正常生活息息相关 肌肉力量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4,研究表明,人在25岁以后如果不进行规律的力量训练,每年肌肉的重量将可能减少约0.5公斤,而往往同时增加的脂肪却反而使体重有所增加。 体育活动可以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机理是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并增强了关节周围组织的机能。,5,肌肉力量的分类,绝对力量 爆发力 力量耐力,6,影

2、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运动单位被激活的数量。 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类型。 肌肉的体积。 肌肉开始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的速度。,7,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练习的生理作用 肌肉力量练习的分类 肌肉力量练习的部位 肌肉力量练习的常用器械,8,肌肉力量的分类,按照运动形式分: 静力性练习: 等长练习; 动力性练习: 等张练习、等动练习。,9,10,按照肌肉收缩类型分:,向心收缩 离心收缩,DOMS,11,肌肉力量的评价,测力计测量法 1RM测量法 等速测量法,12,肌肉耐力的评价,仰卧起坐 俯卧撑,13,肌肉对抗阻训练的一般适应,肌肉力量增加 肌肉体积增大 骨密度增加 肌肉酸痛 肌肉疲劳,14,发展肌

3、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处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多种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如肌肉力量、耐力以及骨密度等。 适宜的运动不仅能够延缓这种减退,而且还能改善各种生理机能。,15,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处方,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理论基础 负重训练法 安全合理地进行负重力量训练,16,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理论基础,训练原则 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17,训练原则,超负荷原则 特殊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返回,18,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机体各器官系统受到外来刺激时会产生“变化”,在反复施加负荷的条件下则出现“适应”,具体表现为运动器官系统在形态机能方面的改变。 这种适应是以刺激的累积效应为基础,首先实现机体器

4、官形态的“代偿”性改变,然后产生功能上的适应。,19,骨骼肌对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适应表,20,骨骼肌对有氧运动训练的适应,所谓“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主要以有氧氧化系统供给能量的运动,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骨骼肌对有氧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肌纤维、毛细血管、线粒体功能和氧化酶等方面 。,21,肌肉对无氧运动训练的适应,无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主要以无氧代谢(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给能量的运动,如举重、健美训练等,其运动强度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 短时间、大强度的无氧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参与无氧代谢供能的酶的活性。,22,负重训练法,负重训练法,也叫抗阻力训练,是用

5、来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它主要包括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23,静力性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形式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主要是指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时的长度保持不变,这种形式对提高肌肉力量十分有效,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容易产生疲劳。,24,25,动力性练习,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全身或部分肢体发生运动。 这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 它的训练形式主要包括固定阻力练习、等动练习、超等长练习和循环训练。,26,等动练习,它是利用一种专门器械(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练习的方法。 等动练习器的结构是在一

6、个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拉动尼龙绳时,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拉动绳的力量越大,器械产生的阻力也越大,器械所产生的阻力总是和用力大小相关。,27,28,超等长练习,超等长收缩练习也是发展肌肉力量的一种抗阻力训练,它主要是要让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收缩力。 这种练习方法的形式主要有:各种快速跳跃练习;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以及利用专门训练器械进行的超等长练习。 由于超等长收缩练习的强度较大,因此训练频度要以每周13天为宜,每组训练持续1520分钟。,29,循环训练,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点,练习者按照规定的顺序、路线、时间依次完成各站规定的练习内容和次数,周而复

7、始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轮流锻炼各个肌群,按先后顺序发展两臂、双肩、两腿、腹部、背部等部位肌群的力量耐力。,30,动力性抗阻力训练法,动力性抗阻力训练中首先要设定最大重复次数(repetition maximum,RM),即用能够连续维持某个负荷量的最高重复次数,如5-RM就是能举起5次的最大重量。 1-RM每减少2.5,重复次数就能多增加一次。 假如你的1-RM是100磅,你想重复10次,用10乘以2.5的结果即25磅(100磅的25),因此如果你从你的1-RM(100磅)中减少25磅,那么你就能够重复10次举起75磅的重量。,31,动力性抗阻力训练法,动力性抗阻力训练的优点在于能够

8、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训练肌肉。 不足之处就是需要很昂贵的器械设备,费用较大;而且对空间的要求相对较大;安排不便利(通常在练习中如仰卧推举要安排一位保护者)。,32,34,非常训练法,非常训练法则要求两组连续的肌肉收缩后进行间歇。 具体就是一组肌肉收缩至疲劳时紧接着进行对抗肌的收缩直至疲劳。 例如,二头肌收缩后紧接着收缩三头肌;非常训练法则通常用于单关节的运动中,每组练习之间的间歇较短。,35,金字塔训练法,金字塔法则是指一个动作练若干组时,重量逐组加重,次数逐组减少,直到重量加到预定的最高点,次数降到预定的最低点,像金字塔那样。 此法对增大肌肉的体积和力量有较大作用。在后一种方式中要强调运动强度的

9、准备活动。,36,分步训练法,分步训练法则是指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训练要隔天进行。 如上肢、下肢、腹部的训练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进行;胸部、肩部和背部安排在周二、周四和周六进行。 分步训练要求每周进行6天,而且每个部位的训练强度要比整体训练计划(每周34次)中的强度高一些。,37,强健骨骼的抗阻力训练方案 表,运动变量 参考值 运动强度 110-RM 运动组数 36 每组的重复次数 10 运动形式 仰卧推举,蹲举 运动目标 肌肉力量和体积,38,安全合理地进行负重力量训练,运动过度 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负重训练的安全提示 负重训练运动处方,39,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和特殊性两种:

10、 一般性准备活动: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热身运动,如做一些柔韧体操、慢跑、牵拉运动等,这些活动与特定的神经肌肉活动无关。 特殊性准备活动:这类活动的动作结构、节奏、强度和速度等都近乎于正式的运动项目。例如:田径运动可以在这时做些快跑、试跳等活动等。 整理运动是指运动结束后所进行的一些低强度的活动。,40,负重训练的安全提示,以下是一些进行负重训练的安全措施: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后做整理运动。 运动衣要宽松,不能约束运动。 避免与其他练习者碰撞。 严格按照设定的运动量进行。 训练中不要憋气。 当重量过大时,不要突然松手或重量器械。 最好在监督下进行负重练习。 采用你所能承受的重量。 开始练习前

11、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安全而又能够控制的位置。,41,负重训练运动处方,目的:在健身运动中,负重训练应该是以提高整个机体的功能为目标,而不是局部功能。 训练的顺序:通常是先从大肌肉群(如胸肌和背肌)练起,然后逐渐延伸到小肌肉群(如二头肌和三头肌)。,42,负重训练运动处方,负重训练计划要设定适当的运动强度、重复次数、组数、运动频度和间歇时间。 以发展肌肉力量为主的抗阻力练习应采用每组15-RM的负荷强度; 以发展肌肉力量和体积为主的训练强度是每组612-RM; 以发展肌肉耐力为主的训练强度则是每组重复60的1-RM 2050次。 练习组数也是根据训练目标而定。对于肌肉力量训练应该选择48组;肌肉力量

12、和体积训练以36组为宜;肌肉耐力训练应设定为24组。在每组练习之间要有休息间歇。,43,44,45,本章学习重点,1、掌握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定义,列举和肌肉力量有关的因素。 2、掌握评估肌肉力量的等长、等张、等速测力方法。 3、熟悉运动训练的超负荷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及与抗阻训练的关系。 4、 掌握抗阻训练的方法和法则。 4 学会制订增加肌肉力量和提高肌肉耐力训练计划。 5 了解力量和耐力训练中强度、重复次数、训练组数和间歇时间的相互关系。,46,下 课 啦 !,47,固定 阻力练习,等动 练习,超等长练习,循环练习,训练形式,48,固定阻力,在固定阻力练习中,通常使用杠铃和哑铃以保持肌肉在整个运动范围内的对抗阻力不变。 例如,在手持哑铃时屈前臂,哑铃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但个体可以感到在不同的关节运动角度时的用力不同,在某些角度时感觉容易,在另一些角度时就觉得吃力。,49,固定阻力抗阻训练计划 表,训练目标 组数 强度 重复次数 运动频度 肌肉力量 3 6-RM或85 1-RM 610 每周35天 肌肉耐力 3 15-RM或60 1-RM 15 每周35天,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