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7767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情绪异常(心理学行为矫正)(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儿童情绪异常,第一节 儿童焦虑症与考试焦虑 第二节 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 第三节 儿童恐怖症与学校恐怖症 第四节 儿童强迫症 第五节 儿童抑郁症 第六节 癔症 第七节 神经衰弱,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是指以焦虑、恐惧和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障碍,国外学者把它称为“内部化障碍”、“超控障碍”、“焦虑障碍”以取代过去的“儿童神经症”称谓。,第一节 儿童焦虑症与考试焦虑,一、焦虑的表现 焦虑症(anxiety state)是以突如其来的和反复出现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症。 本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另一种为慢性持续性的焦虑状

2、态。一般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 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以女孩多见。,一、焦虑的表现,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1)主观的焦虑体验 (2)外显的不安行为 (3)生理反应等 患儿对外界事物反应过度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因小事而过度焦虑,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 在陌生的环境中,对待不熟悉的事物更易出现焦虑反应,惶恐不安,对学习十分严肃认真,总担心学习成绩不好。,一、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较为常见,是因考试情景引起的一种焦虑。 焦虑患儿多伴有睡眠障碍、作恶梦、讲梦话,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心跳加快、多汗、尿频、便秘、头昏和乏力的身心症状。,一

3、、焦虑的表现,焦虑可分为三类。 1分离性焦虑: 指婴幼儿与亲属尤其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患儿对分离深感不安,害怕想象中的危险和意外事故会突然降落到自己与亲人身上,对家庭过分怀念,不愿离家,害怕独自一人留在家中,怕一个人睡,不愿入园或上学,诉说头痛、胃痛、恶心呕吐,但检查又无异常体征。,一、焦虑的表现,焦虑可分为三类。 2境遇性焦虑: 指由于境遇变化而出现的轻度焦虑,如生活中遭受严重刺激、父母死亡、意外灾害与事故、家庭学校教育不当、考试紧张等。对这类焦虑只要适当调整环境,会自然消失,不需特殊治疗。,一、焦虑的表现,焦虑可分为三类。 3素质性焦虑: 指由于神经脆弱等素质因素,加上父母

4、焦虑的长期不良影响,患儿的焦虑迁延不愈,父母与孩子的焦虑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使患儿症状加重,少数可延至成人期。,二、焦虑的病因,儿童模仿教师或家长的焦虑 对孩子的劝告、禁令和威胁太多 父母不和与家庭矛盾的处境 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苛求超过他的实际能力 对孩子过度放纵、要求不明确 经常体罚或嘲笑孩子 学习竞争激烈、目标太高 有与父母分离的急性惊吓史 遭受过重大挫折 父母也是焦虑患者,二、焦虑的病因,对于考试焦虑的原因,多数认为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如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教师给学生成绩排名次,题海式与填鸭式教学方法等等。,三、焦虑的诊断标准和自我测查,我国提出的儿童分离焦虑的诊断标准(CCMD2R)

5、 是: 1在学龄前期发病; 2不愿意离开亲人,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亲人一去不复返;在亲人离开时出现焦虑,在亲人离开后出现抑郁、悲伤、退缩等症状,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3病程至少一个月; 4. 排除其他疾病 。,三、焦虑的诊断标准和自我测查,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自我测查与分析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四、焦虑的防治和考试应对,对儿童焦虑症的预防主要是改善环境与教育方式。 对焦虑患儿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对考试焦虑者加强放松训练和自信心训练,让他们学会察觉对考试的不良认知,通过自我质辩,及时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四、焦虑的防治和考试应对,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

6、测查表,第二节 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社会性退缩(social withdrawal)是指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中提出的相应分类术语是儿童社交敏感性障碍,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达到异常程度。退缩行为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它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人际交往,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社会性退缩行为的表现,(1)过分恋物,由于渴求母爱,常将布娃娃等玩物作为母亲的替代物,整天抱着不放,抱着睡觉,怕它离去; (2)躲避人群或生人,不合群,在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常呆在一旁观看,对其他小同伴的友好表示反应

7、淡漠; (3)言语少,与父母交流时多用手势,用动作表达“是”与“不是”,对旁人的询问不理睬,由母亲代说,语言发育迟缓;,一、社会性退缩行为的表现,(4)对新环境不适应,极为害怕,入园、入校几个月后还不适应,行为孤僻,情绪焦虑; (5)自卑胆小,自信心不强,特别在意老师的批评和同伴讥笑,常常哭泣。,二、退缩儿童的诊断与量表评定,我国提出的儿童社交敏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1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 2主要表现为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害怕、紧张不安、回避或退缩行为; 3社会接触的回避和害怕程度超过了同龄正常人的范围,并伴有社会功能损害; 4排除其他疾病。,三、退缩儿童的教育矫治,对退缩儿的

8、教育矫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和学校方方面面。 (1)要满足退缩儿的心理需要,不仅要顾及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以爱心与信任。 (2)教师对刚入园、入校的儿童应富有爱心,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注意满足他们安全感和自尊心等需要。,三、退缩儿童的教育矫治,对退缩儿的教育矫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和学校方方面面。 (3)退缩儿需要温暖、友爱、具有民主气氛的心理环境,无论是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都应努力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要利用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帮助退缩儿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性。 (4)对那些因精神、神经疾病导致行为退缩的儿童,父母与教师要达

9、成共识,尽早送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第三节 儿童恐怖症与学校恐怖症,恐怖症(phobiase)是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过度的、持续的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的一种神经症。 据国外报道,总患病率为6 ,多数发病于青少年。女性较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处境恐怖;社交恐怖;物体恐怖,不同年龄阶段常见恐惧对象 年龄 恐 惧 对 象 06月 喧闹声 69月 陌生人 1岁 分离,排便 2岁 幻想中的生物,死亡,强盗 3岁 狗,孤独 4岁 黑暗 612岁 上学,伤害,社会 1318岁 伤害,社会环境,第三节 儿童恐怖症与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是儿童恐怖症的一个特殊类型,约占儿童恐怖症

10、的60,发病年龄高峰在57岁、11岁和14岁。 患者主要表现出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主诉躯体有病,头痛或腹痛,但查不出疾病体征,可在家学习,无其他异常表现。若强迫其上学,可能导致惊恐发作。 一些学者将学校恐怖症分为人格型和非人格型二类,前者预后差,后者预后较好。,第三节 儿童恐怖症与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类型: 非人格型或神经症型 人 格 型 1急性发作 缓慢起病 2低年级常见 高年级常见 3曾扬言要死 当前无想死的念头 4母亲的健康有问题 母亲无病 5与父亲关系密切 与父母关系不良 6父母的适应能力良好 父母有神经症行为、个性障碍 7父亲热心料理家务 父亲对家务或子女缺乏兴趣

11、 8父母易与人共事 父母难与人共事,一、恐怖症的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派: 恐怖症主要由分离焦虑引起,母子之间存在共生和过度依赖现象,儿童的极强依恋导致恐惧自己和母亲会发生什么不幸,只有呆在家里不上学,才满足母子需要,并消除焦虑。 患儿的母亲本人也常有极强的依恋经历,将这种体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认同,过度地保护他们,纵容孩子的每一要求,导致上学困难。 父亲对这种过度保护作用不加抑制,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患儿的母亲多伴有一些神经症。,一、恐怖症的理论依据,行为学派: 强化是恐怖症的决定因素,如父母对恐惧行为有选择性地注意或奖赏能教会儿童恐惧; 让孩子呆在家中,提供可口的食品和游戏活动也会强化孩子不去上

12、学的行为。 儿童还可通过观察与模仿,学到恐惧反应。 学校教师的惩罚、父母的庇护、同伴的侵犯行为等均可作为强化因素,使孩子拒绝上学。(非人格型学校恐怖症),一、恐怖症的理论依据,生物学派: 恐惧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超敏的儿童更易发生恐惧行为。 患儿母亲有神经症、患儿自幼性格不良、亲子关系不和谐等均可成为人格型学校恐怖症的病因。,二、儿童恐怖症的诊断与鉴别,我国提出的儿童恐怖障碍的诊断标准: 1通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2由于强烈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影响日常生活; 3惊恐时伴有心悸、出汗、脸色苍白、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4排除其他疾病。,二、儿童恐怖症的

13、诊断与鉴别,学校恐怖症与逃学的鉴别,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在儿童恐怖症的预防上,要从小加强儿童的性格培养,使其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 教育方式要正确,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用鬼神、怪物、关黑房子等手段威吓孩子; 父母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不能无故怕这怕那。,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在治疗上,要尽量早期治疗。 首先排除躯体疾病是否存在,让患儿理解治疗目的,父母参与合作,鼓励患儿上学,延长在校时间。 治疗方法上,采用较多的是行为疗法,如系统脱敏、示范法、强化法、认知和家庭治疗等。,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1示范疗法: (Lewis :512岁恐水儿童;40名) (1)“参与

14、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 水中进行10分钟的参与训练,并给予社会强化; (2)“单独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 边做10分钟游戏; (3)“单独参与组”,看无关内容动画片,再完成10 分钟参与训练活动; (4)“控制对照组”,看动画片,并在游泳池边做游戏。 治疗结果显示,参与示范组疗效最佳,其次是单独参与组和单独示范组,而控制对照组无变化。,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2认知疗法:Kanfer用“认知自我控制法”治疗恐黑暗儿童,入组标准是“不能独自呆在黑房里3分钟”; 将患儿分成三组,分别让熟悉的成人将儿童带入控制好的黑房中,记录其滞留的时间。 第一组为“能力组”,教儿

15、童自我陈述:“我是勇敢的孩子,能够照顾自己。” 第二组为“刺激组”,陈述:“黑暗处是个很好玩的地方。” 第三组为“控制组”,陈述:“玛莉有一盏小灯。” 治疗结果,第一组恐怖行为改善最大。,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3学校恐怖症的快速疗法:Kennedy提出一种针对急性学校恐怖症的,陡速治疗方法,成功率为100,追踪28年,无复发现象。具体做法是: (1)开患者家长会,带患儿从周一开始上学; (2)教师要设法让患儿全天呆在学校,上学计划不变; (3)出现躯体症状要到放学后再由校医处理,并反复说明恐惧只是暂时表现; (4)在家避免长时间讨论学校问题,对患儿上学表扬; (5)一般到周三躯体症状会消失

16、,及时开家庭庆贺会表扬患儿克服了上学困难。,三、儿童恐怖症的行为治疗,4系统脱敏:对社交恐怖症的女中学生实施了系统脱敏,先指导她拟订了恐怖对象梯级表,从轻至重依次为女同学、父亲、男同学、老师、陌生人等,再学习进行性放松技术,并开始实施现实交往脱敏; 在前三个梯级的治疗阶段较为顺利,但与老师交往时,患者恐怖情绪加重,不能有效地放松,因此又回复到与男同学的交往阶段; 重新配合放松训练进行脱敏,待适应后,又安排与熟悉的老师交往,再逐步过渡到任课老师与班主任; 最后安排一些患者不认识的大学生与之接触、交谈,通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对人恐怖的情绪逐步缓解。,第四节 儿童强迫症,一、儿童强迫症的定义与表现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