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6212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增分策略通用专题版实用课件: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 专题二 (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初步发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唐代曲辕犁。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 (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播种工具耧车。 (2)生产技术: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 (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4.土地制度的演变,重点深化 1.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及其地位 (1)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

3、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

4、8新课标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真题导练,找错点,答案,找错点 重农抑商是汉代重要经济政策;粮价低的后果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加剧土地兼并;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1.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

5、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技术精细,故A项正确; 仅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 统治者与材料中“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也会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但“粪药”主要是表明精耕细作,故D项错误。,2.(

6、2018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明朝江南地区出现“永佃制”,“田入佃手,其狡黠者逋租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移,佃仍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主之谣。”这表明 A.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明朝时期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主土地所有权遭分割和部分否定 D.明朝时期土地已成为自由买卖商品,答案,解析,解析 宋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就已转移到南方,故A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出现的信息,故B项错误; 永佃制的基本特点是,土地被分割为所有权和使用权(耕作权)两部分,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而使用权属于佃农,再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地主土地所有权遭分割和部

7、分否定,故C项正确; 明朝时期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土地不可能成为自由买卖商品,故D项错误。,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1)基本形态,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2)主要成就 冶金业: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开始冶铁;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宋朝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明清彩瓷、珐琅彩。 纺织业: 丝织业唐朝吸收波斯风格与织法;明清在苏杭设织造局。 棉纺织业南宋兴起,元朝改进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2.古代中国的商业 (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 (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 (

8、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 (4)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打破的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重点深化 1.影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9、 (1)发展基础:农业和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2)国家政局:国家动乱影响商品交换。 (3)交通条件:丝绸之路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4)货币发展:货币统一、纸币出现。 (5)政府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南宋发展海外贸易的比较。,(2018新课标全国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真题导练,找错点,答案,找错点 “佣身赁力”反映出工

10、匠并非世袭职业,有一定的自由。,3.“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对点训练,解析 古代手工业家族内传承的特点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原因,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4.(2018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专

11、业市场开始形成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A项正确; 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C项错误; 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坊市界限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重农抑商”政策 (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 (2)主要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 (3)意义:促进了小农

12、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4.“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明清实行。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只准官方贸易。清朝还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重点深化 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

13、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找错点,答案,(2018新课标全国卷,27)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真题导练,找错点 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体现其思想的愚昧。,5.(2018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

14、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力,故A项正确; 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B项错误; 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 “威胁统治”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6.(2

15、018宜宾二模)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答案,解析,解析 据材料“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可知,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继续推行,反映了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故C项正确。,考向命题研析,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答案,解析,命题点1 宋代农产品的商品化 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

16、京师。自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里谚云: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盖全仰苏、秀等州商旅贩运以足官私之用”。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扩大 C.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重农抑商取得明显效果,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粮食产量高,而“自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低,可以从苏、湖、常、秀等州贩运,这说明当时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命题点2 商帮对商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