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918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3、元

2、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唐朝沿用

3、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市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6、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7、元朝初年,政府废除

4、科举制。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的办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这反映了( )A.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B.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C.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D.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8、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

5、的是( )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汉书左雄列传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A.察举制是两汉时期唯一的选官制度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10、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

6、化了宗法制度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材料四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7、:“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

8、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

9、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专制皇权。一定要注意抓住“背景”二字。根据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可知外戚也可能为相故排除A项;“家天下”应是重用刘姓族人而不是外戚.故排除B项;D 项所述发生在西汉初期.不适用于材料中的两汉时期故排除;外戚能够干政的重要前提就是母族的亲属关系逐渐受到皇帝重视.被用来加强皇权.打击异己势力.故应选C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

10、析:本题考查宋朝中央政府对财政权的控制宋朝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转运使的审计和监督体现了政府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而不是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中央政府不断强化对财政审计权的掌控及对地方财政情况的监督.其目的是控制地方财力.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即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严格控制.并没有说明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故D 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辖区划分的意义.根据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地区间并非相互隔绝的状态.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行省设置犬牙交错的特点.并未反映经济

11、格局的变动.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犬牙交错的行省设置不易产生分裂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不能由此得出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结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准水南北为一体”等信息可知,元行省犬牙交错的特点打破了前代区域划分格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局限性.材料主要讲述的是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势力增任.“加强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成”,没有说明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故A项

12、错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选举权被地方把持.削弱了中央集权. 但并没有导致专制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看出身、门第.这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当时政权是建立在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上的.导致九品中正制更多的是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加强了地方的权成,进而导致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因此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设立政事堂的意义。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得出三省分权造成行政效车低下,根据材料“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得出三省长官合并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和行政效率的

13、提高.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可知,三省长官的职权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办公形式发生了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三省六部制内部的变迁,而这种变迁也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并不是为了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沿用,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出现冗官现象的根本原因。垠据所学历史事实.材料所反映的是宋代的冗官问题.一职多官导致行政效车低下. 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并不是由五代十国遣留的历史问题导致的.故A 项错误;宋代冗官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举取士进一

14、步扩大,但这仅仅是直接原因并非根源.故B项错误;宋代统治者担心官员权力集中而威胁皇权.通过一职多官的方式来分化事权.加强君主专制,从而导致了冗官问题,故C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宋代统治者未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科举制由废到兴的原因。题干中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蒙、汉分开考试不能体现民族交融, 故B项错误;民族平等团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元朝废除到恢复科举说明元朝统治者不得不运用科恭制来维护统治.从而反映了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D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由“调兵剿捕”“诚恐缓不及

15、事”“不须咨禀”可以看出江浙行省在遇到紧急事务需要调用军队和财政时不用一一禀报,可以自行处理,不存在与中央权力之争的问题,排除A项;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排除C项;行省只有在遇到紧急事务时才可以自行处理,并非所有事务都能自行处理,D项也不正确。故答案为B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察举制的发展演变。“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故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故B项错误;三則材料所举时空都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故C项错误;“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蕩.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东汉末年的选官实战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