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917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6)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2、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时代”情绪,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加剧B.人民对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不满C.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2、日益加强3、1957年,中苏正式签订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建中国多个核科学、核工业项目。但I960年,苏联撤离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并销毁、带走其工程资料。这表明( )A.原子弹爆炸威胁了苏联的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分化C.中国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中国摆脱了“斯大林模式”4、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讲:“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一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反映了( )A.自由世界的人民渴求美援B.美国称霸

3、世界的图谋C.美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D.杜鲁门挑起美苏冷战5、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 )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6、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亚欧政策的理论失去了基础,美国在寻找新的对亚政策过程中.患上了“敌手缺乏综合征就把中国作为美外交政策需要的新假想敌。这说明( )A.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B.西方阵营对华政策出现分歧C.意识形态仍影响

4、美国外交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7、“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D.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8、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

5、点9、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的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10、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

6、世界的局面C.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11、阅读下列材料: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

7、”销声匿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摘编自百度百科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末.伯恩哈特冯比洛(1900 1909年担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曾宣称:“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得到陆地;另一个邻国得

8、到海洋,而给自己留下天空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里去.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材料二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认为,只有法德两国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建立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法德乃至欧洲的发展才有前途;德国需要借助与法国和解来消除长久以来欧洲大家庭的“恐德情绪”,逐渐恢复国家主权.完成两德统一1963年1月22日联邦德国与法国在爱丽舍宫签署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即爱丽舍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结束.在国家制度层面达成了和解与互信。有人甚至认为该条约“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国家之间的战乱祸根”。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的紧密结合.使得该条约直接推动了

9、欧洲联合的进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主导德国合并的依然是苏、美、英、法四国,说明战后世界格局影响深远.故答案选A项,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排除B项;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全球化进程加快.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影响,题干的时间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此时的西方国家对外大肆碴民扩张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20

10、世纪60年代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国际形势紧张.对人民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现了材料所述的“时代”情绪.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活动宗旨是本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对世界的不利影响.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关系,故D项措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最初,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在如何

11、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苏出现了分歧.中苏交恶说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化.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中苏交恶.但这并不能表明中国开始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故C项错误;中国真正摆税“斯大林模式”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故D 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杜鲁门以世界人民渴望自由和平为借口提出保卫世界的所谓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故B项正确:杜鲁门提出美国责任的目的是称霸世界而非为了捍卫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是战后两国国家利益相左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法国关于欧美苏关系的

12、外交主张,根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旅游、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接觖和交流”得出法国主张西欧国家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接触并谋求合作.体现了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开始尝试打破美国的限制.试图缓和与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体现了戴高乐主张欧洲独立自主的外交.故A 项正确;材料只是法国总统栽高乐的主张.并不能说明该主张是西欧国家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故B项错误;材枓中戴高乐的主张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无法得知这是法国战后的一贯外交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阐述的是西欧国家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愿望. 并未涉及日本崛起的情况无法得出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

13、成.故D 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后美国把中国作为其外交的新假想敌的主要原因,材料中“敌手缺乏综合征”和“新假想敌”反映的只是美国单方面的政策.并不是多方争夺.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原因.并不涉及西方其他国家对华政策. 故B项错误;从材料“美国对亚欧政策的理论失去了基础”和“新假想敌可知美国对华政策是为了维持其传统的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政策.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故C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美国对华政策.而不是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从材料“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

14、频繁上演的动作戏”,可知“动作戏”是区域秩序重构的活动,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地区势力的增强,不能反映出世界联合抗美,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中虽然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但世界上也出现了其他的实力强大的政治实体,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区域秩序重构不代表着是地区冲突,故D项错误。故选C项。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只是一个局部的冲突,没有涉及到全球的格局,故A项错误;“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可见其对抗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而

15、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故B项正确;“乌克兰危机”涉及到美国、俄国、还有乌克兰及相关联的国家,故C项错误;“乌克兰危机”仅限于乌克兰境内的争夺,没有扩展到欧洲,故D项错误。故选B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虽然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可知更强调的是割裂世界的思维,故A项错误;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与材料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