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916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模块选练编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泰山的场所;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薄D.周礼制度的约束力被削弱2、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3、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

2、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4、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发。这些均根源于( )A.散漫自私意识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社会宗法观念5、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记录,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这主要说明( )A.司马迁所述内容是第一手史料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

3、危局C.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D.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6、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指兄弟受封)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初诸侯大多是王族子弟B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姜尚的封国占据了西周面积的三分之二C古者封建诸侯,所以藩卫王室建立诸侯国的目的是巩固统治D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武力征讨是对不履行朝觐义务的诸侯唯一的惩罚方式A.AB.BC.CD.D7、方氏支祠碑记记载:“古者诸侯之适子嗣为诸侯,其支子之为大夫、士者,不得祖诸侯。”该记载反映的本质是( )A.大、

4、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8、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9、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这说明诸侯国( )A.与中央保持一致B.有相当的独立性C.成为独立的国家D.力量强不尊王命10、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5、。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B.重视诸侯的态度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晋献公曾祖父(非嫡长子)被封到曲沃(自然条件好)后.大力发展农业,力量壮大起来。经过七十年时间.晋献公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将晋国国君消灭。西周天子对此违反宗法制度的行为束手无策。晋献公即位后.地位不稳.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强大.威胁到国君,于是,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虽然消除了公族内部对君位的威胁,可是

6、这样一来, 政权就渐渐落到卿大夫手中。这种卿权坐大的现象在秦国却并不严重。晋国的卿权强大,发展到最后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强大统一的晋国顷刻间消失了。 卿权坐大是春秋时期历史的必然.但发生在晋国等少数诸侯国中又是历史的偶然。摘编自王立群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等材料二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试从“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的角度分析晋国解体的原因。2.提炼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

7、.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郑樵通志 材料二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8、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周礼的衰落,材料反映的依旧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诸侯国交往的小部分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反映的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重视.故C项错误;郑鲁两国私自将两块封地交换.是对周礼的破坏.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对中原文明传播的作用。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得出.分封制的实行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表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原文明向外传播,没有体现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民族融合的信息,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

9、朝的中书省。元朝设置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故答案为B项。唐代的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只负责执行命令,排除A项;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C项;清代军机处只跪受笔录,排除D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故本题应选D项;D项含A、B、C三项的内容,故A、B、C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源”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的特点

10、。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时期距西周年代久远.其对西周历史的著述是根据西周史官的记录而成.并非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厉王由于施行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 召公和周公两相协商共同执政以应对危局.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 “共和行政”指的是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而非共和制的开端,故C 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分封制走向崩溃是在战国而非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周朝统治,故选C项。周初诸侯大多是王族子弟,但是材料没有王族子弟与诸侯国数量的对比,得不出“周初诸侯大多是王族子弟”的结论,不选A项。

11、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是指天下的三分之二归属周朝,不选B项。材料中惩罚不属于朝觐述职义务的诸侯的方式还有贬爵、削地,不选D项。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宗法制下形成了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便于维系政权的稳定。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故本题选D项。A、B两项说法“都有”“都不能”是错误的,不选A、B两项。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C项。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三不去”,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男尊女卑、以礼入法

12、(体现儒家伦理)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项。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

13、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在经济上.井田制在不断瓦解:在文化上.礼崩乐坏。最终三家分晋只不过是周王朝走向解体的一个缩影.它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导致“晋无公族削弱了其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这是晋国卿权坐大和晋国走向解体的偶然因素。”2.观点:历史的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说明:西安事变前夕.民族矛盾激化,团结抗日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蒋介石抗日步伐迟缓及加速“围剿”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事变.这些都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必然原因.但它最终是通过张学良

14、、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蒋介石的偶然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晋国解体的历史原因及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据材料一“西周天子对此违反宗法制度的行为束手无策”得出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据材料一“大力发展农业.力量壮大起来”并结合所学得出在经济上.井田制在不断瓦解:结合所学得出在文化上,礼崩乐坏:据材料一“卿权坐大是春秋时期历史的必然”得出最终三家分晋只不过是周王朝走向解体的一个缩影.它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据材料一“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晋国的卿权强大,发展到最后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发生在晋国等少数诸侯国中又是历史的偶然”得出.晋献公将同姓的公族消灭殆尽.导致“晋无公族”.削弱了其统治的宗族支持基础.这是晋国卿权坐大和晋国走向解体的偶然因素。2.第一小问现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历史的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举例说明。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分封制。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解析:1.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