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47271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 点 梳 理,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考点1 民族工业(理解: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 生和发展情况),1产生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刺激而产生)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3短暂“春天”: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出台(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2、有利的外部环境。,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表现: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超过了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较快。 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 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原因:改订新约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自主权;财税和币制改革;推行一系

3、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民族经济受到摧残。(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破坏,国民政府实行的战时统制和限价政策)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46年1949年),国统区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破产。(原因:国民政府挑起内战,疯狂掠夺人民),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2 近代社会生活(识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轮船、 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的出现),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1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 (2)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3)照相

4、、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2大众传媒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3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3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识记: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文艺成就),1新式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3)1

5、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4)近代后期,我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2文学艺术 (1)近代文学成就,(2)艺术 戏剧:田汉的名优之死;曹禺的雷雨和日出。 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绘画:徐悲鸿的奔马等;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写意画;张大千的泼墨技法。,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4 现代科学技术(识记:新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火箭专家钱学森

6、;“两弹元勋”邓稼先。 (2)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1 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以及对近代中国历 史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综 合 拓 展,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1)地位:

7、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民族工业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产生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2)作用:经济上,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文

8、化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2 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四次大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1)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

9、著的变化。 (2)第二次发生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3)第三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4)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 情 在 线,12017郴州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

10、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表,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C,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D全面抗战时期运输物资的需要,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22017湘潭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导致1914年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B五四爱国运动的客观推进 C欧洲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财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C,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

11、会生活,32017株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不包括(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 D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D,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42017岳阳2017年4月18日,全国首个农村淘宝中心仓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正式运行。下列科技成果与之属于同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是( ) 汽船 籼型杂交水稻 飞机 电灯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 互联网 A B C D,考点梳理,综合拓展,考情在线,D,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