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6598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远看洞庭湖,湖中的君山青翠,就好像是白银的盘子里托了个小巧的青螺。 【出典】 刘禹锡 望洞庭 注: 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

2、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3、译文1: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译文2: 湖光秋色两相辉映,多么和谐,平静如潭水无风,迷蒙似铜镜未磨。遥望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3、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4、。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5、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

5、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

6、、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

7、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6、仰慕岳阳

8、楼自然始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学生大多能背诵这篇美文。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吟咏洞庭君山的诗句,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大气。而印象最深的是把君山比作女子把洞庭比作妆镜的奇思妙境,如黄庭坚雨中登岳阳的“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的诗句,还有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雍陶的“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最奇异的是刘禹锡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为小,举重若轻,写出因“远”而生的幻觉。 因此当大多人神速返乡,我等几人依然执着地寄情于山水之间,若屈子徘徊于汨罗江畔般,不过在一悲一喜之

9、间境界便相谬十万八千里了。 香妃墓前感慨情真,柳毅井旁欣羡义切。经李白杜甫畅饮处驻足,在杨幺山寨练兵地留连。因娥皇女英的传说,君山而为“君山”,因此君山一直就以阴性而引得诗人畅想? 7、有水就有山,山水相映才是最美的风景。岳阳有名湖即洞庭湖,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洞庭湖里关于洞庭龙王的传说在岳阳是妇幼皆知,并且这个传说还跟岳阳的名山君山有着血亲的渊缘。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

1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它的传说也沾染着洞庭湖气息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8、眼前已是洞庭湖潋滟澄波,水天一色,浩瀚迂回,山峦突兀。更是渔帆点点,渔村夕照。噪说着洞庭湖无与伦比的美丽与魅力。此等魅力恰如推波助澜,让我心

11、旷神怡,有种心血来潮的冲动,宛如洞庭湖有种让人放下忧伤,携伊人流连湖畔,在举杯间谈笑人生,在静谧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于是找到了。就是你“洞庭湖”,她可以让人远离尘世和喧嚣,忘记明天忘记所有怅惘。 李白“且将洞庭赊月色,酣歌一夜邀渊明”,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城。”让我无可厚非的爱上了八百里洞庭湖! 今天虽然淫雨霏霏,秋风飒飒吹动了冰凉深秋的雨滴,也摇曳着我一绺绺忽清晰忽迷茫的情愫,所谓谁念西风独自凉,雨落斜窗,无处话凄凉,低迷了,凋落了。只有借此一篇洞庭湖记舒展思绪,怎奈一个“愁”字了得啊。愁的同时,这是一首我琢磨

12、了许久的诗词,是贾至邀李白遨游了洞庭湖所做,贾老有:“枫叶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洞庭秋水晚来波,这一句是多么扣人心弦呀,意境优美悠长。是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与享受,我来自西北,来自陇西。就像我时若古代,我一定会喜欢胡琴一样。于是乎,我在顷刻间爱上了它。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浑大气势感染了我,熏陶了我。人生需要像洞庭湖一般,从容吐纳万物,好比人生应虚怀若谷,笑看风云。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人生的境界有大小,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小。人生需要洒脱,不必与小人计较。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虚怀若谷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心态。写到这里,我给

13、自己心中放了一暴洞庭水,拙人不敢衔远山,吞长江。却也有此心矣。 9、那是秋季的一天,我来到洞庭湖边,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几乎看出了神。啊!真美呀。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游鱼和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微风拂过,水面上不时泛起几丝涟漪,与皎洁明媚的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图画。 秋天,洞庭湖最热闹的季节。渔民们正忙着打鱼,有的渔民用鱼叉叉鱼;有的渔民用鱼网网鱼;还有的渔民用鱼竿钓鱼,真是五花八门,有意思极了。微波粼粼的湖面,蓝绸子般的湖水一只伸到远处的深山。远远的望去,湖面上白帆点点,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树叶在水面上飘动。突然刮起一阵风,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浪争先恐后的向岸边涌来,可又怕有人

14、抓它似的,又马上退了回去,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在皓月银辉的洞庭湖显得更加迷人,青翠的群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就如同在白色的银盘中放了一颗小巧玲珑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了刘禹锡写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0、一首古曲。 清泉从山间淙淙流淌,滴落山涧,溅起水花,响声清脆。风儿吹过,如尘的水滴飘飘洒洒,两边的岩石清凉湿润,偶见绿色青苔。山林,古木参天,山石林立,飞鸟啼鸣,松鼠在树枝间欢快跳跃。幽深的林间小路通向林中古刹,在远处,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若人间仙境。夜晚,深蓝色夜空,明月高悬,穿过树梢,月光倾洒在悠悠古道

15、,虫儿低语,宁静迷人的山中月景。 一首古曲,用耳聆听,用心感受。你会听到泉声,虫鸣,鸟啼,看到树木,野花,小草。隐隐约约,暮鼓晨钟,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落在寂静山林,小扣心扉一首古曲,一幅唯美画面,展现在眼前。这,就是音乐的意境。跳跃的音符,林间舞动,在听者心里,装帧成一幅山水,铺展在眼前。很美。 在如水的音乐中独坐,一杯清茶陪伴,翻阅一幅幅中国古代山水画。明月,山石,云雾,茅草屋,亭台楼阁,古庙,江水,孤舟,老翁。构成每幅古画不同的绘画元素。不同的湖面,同样的意境深远。面对一幅幅作品,凌乱的心,安静了。置身于钢筋水泥筑成的火柴盒里,听不到窗外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楼下纳凉人的谈话,小贩高声的吆喝。人,走进画中。成为画中的人儿:坐在楼台赏月,与老翁一起江中披蓑独钓,躺在山间小溪旁闭眼静卧,在茅草屋前赏花望月,在荷叶漂浮的水上,坐在船中赏莲弹曲说不出的清寂,旷远。仿佛穿越千年,袭一身古装,回归山林。守着园子,或背上行囊遍访古庙,或登高望远寄托情怀。这独坐,这意境,心变得博大、深远。 一直以来,我是喜欢油画的。我是被油画绚丽的色彩迷惑。当我开始翻阅这些中国古代山水画,我已经受了蛊,不能自拔。我迷恋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心沐浴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