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42602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文帝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孝文帝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孝文帝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孝文帝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孝文帝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文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历史线索,东 汉,羌,匈 奴,鲜 卑,羯,氐,晋武帝 司马炎,北 魏,刘 宋,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东床袒腹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江郎才尽 皮里阳秋 中流砥柱 闻鸡起舞 东山再起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南柯一梦 步步莲花 黄粱一梦 骑虎难下,你知道哪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魏晋南北朝(220589),花木兰 梁祝 驸马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陶渊明 九品中正制 淝水之战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少林寺 齐民要术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魏晋南

2、北朝(220589),对这个时代, 你还知道些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时代特征,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 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 景。“马背上得天下”,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 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 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

3、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东 汉,羌,匈 奴,鲜 卑,羯,氐,随着胡人入驻中原,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胡人与汉人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

4、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景。诸胡同汉人一样,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

5、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认识: 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冯太后与孝文帝,冯太后影响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

6、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北魏 孝文帝,北魏孝文帝(467499)出行。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北魏献文帝之子,冯太后之孙。,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奠定基础,必要性,可能性,请阅读课文,思考: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北魏何以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支配?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 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7、? 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 推行均田制后,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 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露田 男:40亩 女:20亩,桑田 男:2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请阅读课文,思考: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北魏何以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支配?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 均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 推行均田制后,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 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目的:保证政

8、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 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作用 遏制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整顿吏治,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推行土地私有制,请阅读课文,思考: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理? 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 整顿吏治 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内容:俸禄制、

9、任期考核制 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影响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北魏贵族墓志,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 整顿吏治 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影响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 迁都洛阳,请阅读课文,思考: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 迁都的作用是什么?,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 整顿吏治 迁

10、都洛阳 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原因 军事:北方柔然威胁 地理: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 化氛围 革除旧俗,孝文帝不仅发布改革的命令,而且也很注意检查实施的情况。499年,孝文帝从前方回来,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有不少妇女仍穿着鲜卑服,就责备尚书没有尽到职责。任城王拓拔澄辩解说,现在穿胡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孝文帝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鲜卑服,才满意啊!”,孝文帝废太子 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

11、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经济 政治 民族关系,专题三

12、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经济 洛阳的繁盛 政治 民族关系,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经济 洛阳的繁盛 政治 民族关系,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经济 洛阳的繁盛 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 民族关系,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经济 洛阳的繁盛 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

13、治 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 阶级因

14、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 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友好交往。,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它是第20窟的主佛,为释迦坐像, 高13.7米,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云冈石窟十五窟北壁雕像,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洛阳龙门石窟,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弱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你

15、对这种史学观点做出评判。 答: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基于上述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 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认识:中国历史上凡是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无论统治初期农牧文化冲突何等激烈,他们最终都必然采取汉化的政策,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于汉族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原建立上层建筑的少数民族政权就必然要适应当地封建的经济基础,于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其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