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站磨煤机与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04.12KB
约49页
文档ID:61638393
电站磨煤机与制粉系统选型导则_第1页
1/49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煤和煤粉特性 4.1 煤的可磨性 4.2 煤的磨损性 4.3 煤的粘结性 4.4 煤粉的爆炸性 4.5 煤粉细度 4.6 煤和煤粉水分 4.7 煤粉的着火和燃尽性能 5 设计原始数据 6 磨煤机类型及性能 6.1 低速磨煤机 6.2 中速磨煤机 6.3 高速磨煤机 6.4 各型磨煤机性能综合比较 7 制粉系统类型及性能 7.1 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7.2 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乏气送粉制粉系统 7.3 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7.4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7.5 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7.6 中间储仓式热炉烟干燥、热风送粉闭式和开式系统 7.7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7.8 各型制粉系统性能的综合比较 8 制粉系统防爆设计 9 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的选择 9.1 选择原则 9.2 不同煤质条件下推荐的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类型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最大分子水和最大毛细水的测定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外摩擦角、内摩擦角、堆积角的测定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我国一些电厂燃煤的爆炸性指数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煤质分析基质换算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钢球磨煤机系列参数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系列参数 附录G(资料性附录) RP(HP)磨煤机系列参数 附录H(资料性附录) MPS磨煤机系列参数 附录I(资料性附录) MP、ZGM磨煤机系列性能参数 附录J(资料性附录) E型磨煤机系列参数 附录K(资料性附录) 风扇磨煤机系列参数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确认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 [2000]70号文)的要求,对原标准DL466—1992《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进行修订而编制的。

原标准DL466—1992《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发布已10年,它对我国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技术 规范和提高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随着电站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电站磨煤机和制粉系统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型式, 如中速磨煤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双进双出磨煤机在无烟煤锅炉以及相继在烟煤锅炉中的应用,中间储仓式抽炉 烟干燥热风送粉系统以及半直吹式制粉系统在无烟煤锅炉中的应用,另外细煤粉的燃烧技术在无烟煤锅炉以及在烟 煤锅炉中的应用等给我国电站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的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原《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已 经远远不能满足锅炉清洁、高效燃烧对制粉系统提出的要求同时,煤的输送特性(特别是粘结性)、爆炸特性在 制粉系统的设计中早已提出,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指标来表示和加以控制,以致于在一些电厂的运行中发生严重的堵 煤和爆炸问题尽快提出合适的煤的粘结指数和爆炸指数并在制粉系统设计时对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加以控制, 是设计和运行工程师们的共同心愿在编制《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修改稿时,根据电厂的运行和试验 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在标准中提出了规范的要求 本标准对原标准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增加第4章“煤和煤粉特性”; ——增加第5章“设计原始数据”; ——增加第6章“磨煤机类型及性能”; ——增加第7章“制粉系统类型及性能”; ——增加第8章“制粉系统防爆设计”; ——取消原标准中的第4章“中速磨煤机的选择”,该章内容已编入现第6章磨煤机类型及性能; ——取消原标准中的第5章“磨煤机规格及参数选择”,该章内容已编入DL/T 5154—200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 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这里不再重复;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最大分子水和最大毛细水的测定”(参见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外摩擦角、内摩擦角、堆积角的测定”(参见附录B);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我国一些电厂燃煤的爆炸性指数”(参见附录C);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煤质分析基质换算”(见附录D); ——在原附录“磨煤机系列表”中修改了MPS磨煤机的基本出力数值,增加了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系列内容, 对钢球磨煤机的基本出力数值进行了校对和调整,对风扇磨煤机的系列参数进行了修正,上述系列参数与DL/T 5145—2002一致;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煤粉筛规格尺寸表”。

本标准发布后代替DL 466—1992 本标准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张安国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1 范范范范围围围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和参数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站各类高、中、低速磨煤机及其相应的制粉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机组容量为100MW~600MW级机组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也适用于50MW级及以上的供热式机 组600MW级以上的机组可参照使用 2 规规规规范性引用文件范性引用文件范性引用文件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 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5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T 476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neq ISO 5074—1980E) GB/T 15458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neq ISO/TC 27/WG15) DL 465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试验方法 DL/T 831—2003 大容量煤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21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45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SD 328 KM-88型仪测定VTI可磨性指数的方法 3 术语术语术语术语和定和定和定和定义义义义 3.1 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 gridability of coal 煤的可磨性表示煤在被研磨时煤破碎的难易程度,用可磨性指数表示。

可磨性指数是将相同质量的煤样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进行磨粉(同样磨粉的时间或磨煤机转数),所得到的煤 粉细度与标准煤的煤粉细度的对数比而得到根据煤的破碎理论,煤粉细度与磨粉时间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1) 式中: Rx ——x粒径的煤粉细度,%; kx——反映燃料研磨性质的系数; t ——研磨时间; p——指数,取决于设备的性质; Ax——常数; k0——考虑研磨设备特性的系数; x ——粒径; n ——均匀指数; N——单位质量被研磨燃料的功率 在同样的时间下,可磨性指数可按下式求得: (2) 式中: Rb——标准煤的煤粉细度 3.2 试验试验试验试验室可磨性室可磨性室可磨性室可磨性 gridability of laboratory test 在试验室的条件下(风干的煤样以及在特定的试验仪器和常温条件下)测得的煤的可磨性 3.3 工作燃料可磨性工作燃料可磨性工作燃料可磨性工作燃料可磨性 gridability of as-received coal 在运行的条件下煤的可磨性通常煤的水分和干燥气体的温度会对煤在运行状况下的可磨性产生影响 水分和温度对工作燃料可磨性的影响因煤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烟煤、无烟煤的可磨性随着原煤全水分的增加 而下降;褐煤的可磨性随着原煤全水分的增加呈复杂的变化关系Vdaf<30%的褐煤其可磨性随着原煤全水分的增加 大部分呈下降的趋势,而Vdaf>30%的褐煤其可磨性随着原煤全水分的增加大部分呈上升的趋势 烟煤、无烟煤的可磨性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褐煤的可磨性随着温度的变化关系较复杂Vdaf<30%的褐煤其可 磨性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抛物线上升,而Vdaf>30%的褐煤其可磨性随着温度的增加呈N形上升的趋势不同的煤种在 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可磨性变化的幅度也不同因此磨煤机磨制褐煤时的出力不能套用烟煤、无烟煤的出力计算曲线 而必须采用试磨或经验的计算方法 灰分对可磨性的影响主要是灰分增加后由于煤的密度的增加使煤在磨煤机内循环量增大而使磨煤机出力下降 在中速磨煤机内当收到基灰分大于20%以后表现较为明显 3.4 煤的磨煤的磨煤的磨煤的磨损损损损特性特性特性特性 abrasiveness of coal 煤的磨损特性表示煤在被破碎时,煤对研磨件磨损的强弱程度,用磨损指数来表示 3.5 煤的粘煤的粘煤的粘煤的粘结结结结性性性性 cakingcharacter of coal 由于水分的存在,在散状物料颗粒之间及物料颗粒和料仓壁之间会形成毛细力,使颗粒之间或颗粒与料仓壁之 间因毛细力和机械冲击力等作用而产生粘结。

物料粘结性能的好坏采用成球性指数来评价成球性指数按下式计算 求得: Kc=ω分/(ω毛-ω分) (3) 式中: Kc——成球性指数; ω分——最大分子水,%(参见附录A的试验方法求得); ω毛——最大毛细水,%(参见附录A的试验方法求得) 成球性指数Kc综合反映了细粒物料的天然性质(颗粒表面的亲水性、颗粒形状及结构状态,如粒度组成、孔隙 率等)对物料粘结性强弱的影响 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颗粒形貌及机械强度性能有关煤中蒙脱石、多水高岭石含量越高, 煤的粘结性越强;煤的粒度越细,煤的粘结性越强;多棱角的针状、片状颗粒越多,煤的粘结性越强;煤的机械强 度越低,煤的粘结性越强 3.6 煤的摩擦角煤的摩擦角煤的摩擦角煤的摩擦角 friction angle of coal 摩擦角分为外摩擦角和内摩擦角外摩擦角是指物料置于水平的平板上,平板的一端下降至开始运动时平板与 水平面的夹角为了使煤能顺利流动,实际料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比外摩擦角大5°~10°外摩擦角的测定方法参 见附录B内摩擦角(陷落角)是指物料在陷落过程中其自由表面与水平面所能形成的最小夹角它是计算料仓容积 的重要参数。

其测定原理参见附录B外摩擦角和内摩擦角是煤的粘结性的重要参数 3.7 煤的堆煤的堆煤的堆煤的堆积积积积角角角角 collective angle of coal 它是指煤在下泻时所形成料堆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称安息角)它也是煤的粘结性的重要参数,是设计 磨煤机入口斜角的重要依据,其测定原理参见附录B 3.8 煤粉的爆炸性煤粉的爆炸性煤粉的爆炸性煤粉的爆炸性 explosivity of pulverized coal 爆炸的过程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煤粉的强烈燃烧过程 判断煤粉爆炸性的分类准则是爆炸性指数Kd它是考虑燃料的活性(可燃挥发分的含量及其热值)以及燃料中 的惰性 (燃料中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的综合影响的结果爆炸性指数Kd按下式计算: (4) (5) (6) (7) FCdaf=1-Vdaf (8) 式中: Kd——煤粉的爆炸性指数; Vd——煤的干燥基挥发分,%; Vvol,que——燃烧所需可燃挥发分的下限(考虑灰和固定碳),按式(5)计算,%; Vvol——不考虑灰和固定碳时燃烧所需可燃挥发分的下限,按式(6)计算,%; Qvol——挥发分的热值,按式(7)计算,kJ/kg; Qnet,v,daf——煤的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kJ/kg; FCdaf——煤的干燥无灰基固定碳含量,按式(8)计算; Vdaf——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

示例:某电厂燃煤煤质分析如下,Vdaf =16%,Ad=32.26%,Vd=10.84%,Qnet,v,daf =225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