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757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广东省佛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孟子说: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由此可知孔子主张A. 民贵君轻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仁者爱人【答案】B【解析】从材料“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

2、春秋。”可知孔子对于春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况不满,他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故A项排除。“为政以德”和“仁者爱人”都是孔子的思想,但与题意无关,故CD两项排除。2. 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A. 主张约束君权B. 支持君权神授C. 迷信崇拜君权D. 主张“大一统”【答案】A【解析】材料“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天人感应”理论把天人格化,把自然界的灾异与君主统治联系在一起,一旦有灾异发生,皇

3、帝就要审视自己的德行,看是否有不当之处。这有利于限制君主的暴政,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天”对君主行为的监督,“君权神授”强调的是君主权力的来源,故B不符合题意。“天人感应”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君主权力,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大一统”,排除D。点睛:材料式选择题首先要判断选项是否与材料相关,如本题的BD两项。其次要注意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如本题的C项。3. 有学者认为:“理学既具有超越的理性,又都带有情感的色彩。他们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 “格物致知

4、”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4. 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也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朱李二人都A. 主张“人欲”等同于“天理”B. 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C. 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D. 把“天理”和“人欲”区别对待【答案】C【解析】材料中朱熹强调了“人欲”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从“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要尊重人性,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朱熹强调了“人欲”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李贽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

5、之中,没有把“人欲”等同于“天理”,也没有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区别对待,故ABD三项排除。5. 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A.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B.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D.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翻译过来就是治理天下就好像抬木头一样,前面的唱(一句号子),后面的(跟着)唱(一句)。君和臣就是共同抬木头之人,说明君臣的关系应是平等的。

6、“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是指黄宗羲认为只要臣是以人民的利害为出发点做事,纵使君主强迫也绝不当从命。由此可知黄宗羲的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君臣思想和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黄宗羲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只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君主专制的反思,不是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6. 宋代把儒学大家朱熹的小学作为启蒙教材,后又有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这反映了A.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 宋代教育内容发生根本变化C. 宋代私塾教育非常发达D. 印刷术推动儒学教育的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小学、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可知儒学在

7、宋代实现了普及化和通俗化,推其原因,这与宋代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朱熹的贡献和地位,故A项排除。宋代教育内容仍以儒家思想为主,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反映了宋代的启蒙教材,不能得出宋代私塾教育非常发达的结论,故C项排除。7. 颜真卿祭侄文稿(见下图)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下列评述符合祭侄文稿书法境界的是A. 结体匀整,风格秀逸多姿B. 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 苍劲流畅,显得悲愤激昂D. 天质自然,流露欢乐之情【答案】C【解析】从材料“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

8、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可以看出祭侄文稿书法境界的是苍劲流畅,显得悲愤激昂,故C项正确。结体匀整,风格秀逸多姿是汉代隶书的特征,故A项排除。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是楷书的特征,故B项排除。天质自然,流露欢乐之情是王羲之行书的特征,故D项排除。8. 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家雪色壁。”该图A. 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B.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 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D. 体现豪放飘逸的境界【答案】B【解析】画中的枯木刚劲有力,直冲昊天,反映出刚正不阿

9、、浩然正气的儒家精神,故B项正确。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属于风俗画的特征,此图为文人画,故A项排除。文人画重水墨而轻色彩,故C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画枯木怪石图以泄胸中盘郁,并非体现豪放飘逸的境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说明苏格拉底A. 开创了一套辩证科学B.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C.

10、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D. 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了道德、法律对人们的约束力,导致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材料“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说明了苏格拉底对于智者学派思想的弊端进行了反思。故D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故A项排除。苏格拉底是对雅典民主局限性的反思,而不是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的是智者学派,故C项错误。本题应选D项。点睛: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用这种方法可以发

11、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联系智者学派的主张和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10. 达芬奇的旷世遗作救世主(见下图)中的耶稣没有圣光,左手持水晶球,右手高举祝福的手势。该画在2017年11月16日拍卖会上以4.5亿美元落槌。该作品与中世纪宗教画的主要区别是A. 宣扬耶稣权威B. 反映现实生活C. 倡导反抗精神D. 主张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材料“耶稣没有圣光,左手持水晶球,右手高举祝福的手势”反映了达芬奇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以宗教为体裁表现现实的人生,反映现实生活,故B项正确。AC两项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内涵,排除。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故D项排除。11.

12、 恩格斯曾经愤愤地说:“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哈维医生1628年出版了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他被称为与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巨匠。这表明A. 加尔文教与天主教无异B. 科学最终能够战胜宗教C. 英国宗教改革较为彻底D. 社会环境影响科学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塞尔维特和哈维医生同样在人的血液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成果,但由于二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命运也不同。联系所学可知,塞尔维特生活在16世纪,教会势力比较强大,宗教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科学发展比较缓慢,而哈维医生生活在17世纪,宗教改革和正在开展的启蒙运动打击了教会的统治,此时资本主义经济

13、进一步发展,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影响科学发展,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加尔文教与天主教有本质的区别。从这则材料无法得出科学最终能够战胜和英国宗教改革较为彻底的结论,故B C两项错误。12. 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一度将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称为“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并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有关百科全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产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B. 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C.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D. 使自由平等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从材料“异教徒以及神和

14、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可以看出百科全书派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百科全书派存在于18世纪中叶,故A项排除。百科全书又名为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不属于文学流派,故C项排除。使自由平等思想成为主流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结合启蒙运动的主张即可得出答案。13. 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15、。牛顿的这一发现A.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 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C. 揭示了宇宙运动的规律D.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答案】A【解析】从材料“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可以联系所学牛顿力学的影响,牛顿力学为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牛顿的这一发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是牛顿力学的作用,而不是牛顿力学的特点,故B项排除。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宗教神学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关系,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思想发展的动力。14. 有学者认为,一批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和有机会接触现代文化的中国人魏源、冯桂芬、郑观应等人通过各种途径大声疾呼,传播现代文化、现代文明,他们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A. 新文化运动肇始于鸦片战争后B. 中国向西方学习从思想层面开始C. 魏源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第一人D.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意义并不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一批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和有机会接触现代文化的中国人他们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