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757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文科用卷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香料”一词在拉丁语中原意指贵重但量小的物品,一度与黄金等价,远非平民可以企及,但是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香料产量大增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世界贸易的新发展D. 消费观念的变

2、化【答案】C【解析】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商业革命促使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种类的流通加快,香料来到西欧导致商品增多,价格下降,故C正确;香料产量主要来自于亚洲,故A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故B错误;消费观念在西欧始终没有改变,故D错误。2. 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A. 非洲物资极其丰富B. 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C. 三角贸易所经路线D. 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三角贸易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贩卖黑奴到达美洲,材料中“象牙”“黄金”“奴隶”正是三角贸易中商品,故C

3、正确;非洲物资是困乏的,材料中是命名,故A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三角贸易,故B错误;非洲是被动融入世界市场,故D错误。3. 有人指出,重商主义并不是表示重视商业,而是重视通过商业取得现金。有了钱,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国家要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下列符合这种经济政策的是A.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B.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C.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D. 1807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答案】A【解析】.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是限制荷兰海上贸易,促使英国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故A正确;B属于自由贸易政策表现;C属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D是工业革命开展促使

4、资本积累方式改变。4. 美国的独立虽然表面上严重打击了英帝国,但是1783年以后的几年内,英国迅速从失败的战争中恢复过来,对北美的贸易完全超过了殖民时期的最高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内战对英国依赖加强B. 英国殖民扩张策略的调整C. 英美间政治纽带更加紧密D. 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答案】D【解析】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实行工业革命,利用强大的工业品占据对北美的殖民贸易,故D正确;美国内战时19世纪中期,此时是独立战争,故A错误;材料中现象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故B错误;英美政治纽带是逐渐分离,故C错误。5. 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提到,人们可以不住在农场,可以在二月份吃上蓝莓(一

5、般夏季结果),能接受十二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A. 民主制度B. 地理大发现C. 工业革命D. 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促使交通工具的革新,“不住在农场”说明是新式交通的发明使用;“二月份吃上蓝莓”说明是飞机的发明和使用,显然是工业革命成果,故C正确;A属于政治层面信息;B是15-16世纪,主要是商品种类变化;D属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6.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82年42%39%19%1907年35%42%23%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6、答案】D【解析】从表格的时间和从事工业的比例来看德国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德国农业经济比重降低而非渐趋衰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能直接提现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早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7. 1841年英国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少到44种,1882年减少到22种。英国此举A. 导致了工业品进口大量增加B. 增加了土地贵族的收益C. 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英国为了鼓励出口工业品。降低和减少进口税种,

7、这种措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故正确;此举是鼓励工业产品出口,故A错误;材料中出口的是工业产品,不利于土地贵族,故B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大,故D错误。8. 1929年6月,华尔街投资大师财政家伯纳德巴鲁克于写道,“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即将大幅度地向前发展。”同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这表明A. 危机中政府刺激人民消费信心B. 美国经济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C. 胡佛坚信市场可以调节好经济D. 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萧条准备不足【答案】D【解析】“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即将大幅度地向前发展这一

8、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说明经济危机之时,美国人对于经济泡沫仍然认识不足,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消费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是对经济危机认识不足,故B错误;胡佛反危机措施是1930年之后。9.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其目的是A. 克服金融危机B. 调节工业生产C. 解决农业危机D. 化解劳资矛盾【答案】A【解析】经济危机从金融业开始,当时银行的信誉毁灭,“我可以

9、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主要目的是克服金融危机,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信息,故B错误;农业危机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劳资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10. 1933年5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把粮食价格提到市场均衡价格之上,使农民每年以等量的农产品能够交换到相同数量的工业品。1938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A. 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 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轨道D.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对于农业措施是减耕减产

10、,提高农产品价格,故D正确;A不是材料中主要目的;B属于罗斯福新政特点;罗斯福新政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故C错误。11. “供给侧改革”一经提出,便成为热点。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西方历史上曾经也有过类似的做法,下列与供给侧改革相似的是A. 推行混合市场经济B. 西欧普遍实行福利制度C. 鼓励出口刺激消费D. 里根“经济复兴”实践【答案】D【解析】鉴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局面,里根政府上台实行减少政府开支,紧缩货币政策,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供给侧的策略;福利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

11、误;C属于金融措施,排除。12. 下表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46363232195427335437319621573964471975101385514(摘编自马克斯坦恩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A. 产业结构逐渐失衡B. 服务业阻碍其它产业发展C. 第二产业发展缓慢D. 产业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工【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二战后到70年代,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逐渐上升,说明产业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工,故D正确;产业结构是逐渐平衡,故A错误;服务业是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故

12、B错误;表格显示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变化,难以说明第二产业发展缓慢,故D错误。13. 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 借此保障国内战争的胜利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 工业化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对于国家不能经营的大型企业,以租让和租赁的形式租给资本家,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故C正确;新经济是借助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故

13、A错误;此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B错误;D是斯大林模式时期。14.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是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案】B15. 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联年份项目1913年1928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552电力15103钢

14、553A.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B. 第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C. 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D. 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答案】D【解析】苏联经过两个五计划世界排名逐渐上升,说明斯大林模式时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成就显著,故D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农业经济信息,故A错误;表格说明是世界排名,体现不出第二产业持续发展的信息,故B错误;苏联属于内向型经济,故C错误。16.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 消除城乡之间的

15、差别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及苏联三次社会主义改革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明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触及了经济体制的实质。通过这个要点可以排除干扰项。17. 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