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7490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ⅰ课件浙科版必修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课堂导入 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发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证明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达尔文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们在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进化论,最终建立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二、种群的变异性与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化,一、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基础梳理,1.进化性变化的前提条件: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 的变异。 2.选择的类型 (1)人工选择 概念:人们根据 ,把某些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并让

2、它们 。 过程:把不合乎要求的个体 ,不让其 。 结果: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 ,微小变异得以积累成为 ,从而培育出 。,可遗传,自己的需要,保留后代,淘汰,传留后代,保存下来,显著变异,新的品种,(2)自然选择 概念: 以某种方式选择生物用以 的过程。 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 。 过程 结果:经过长期的选择, 被保存下来,产生出新的类型或物种。 3.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 。,环境条件,繁殖后代,有利变异,自然选择,影响个体的,被淘汰,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选择积累,存活和繁殖,变异,问题探究,如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据

3、图分析: 1.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存 在,这些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吗?,答案,答案 不一定;环境引起的变化如果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遗传给后代。,2.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被杀死,这是为什么?,答案 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3.分析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率高,逐渐繁殖,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答案,4.C处和A处的种群数量差不多,抗药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一样吗?,答案 不一样,C处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高。,5.该过程中,农药是诱发了害虫

4、发生变异还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答案 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6.该过程是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答案 这属于自然选择。,分析 自然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加适应自然条件,而人工选择的目的是使生物更有利于人类。,分析,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这些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农药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知识整合,拓展应用,1.利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

5、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没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 强的个体,解析 病菌中有少量个体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本身就存在能够抵抗抗生素的可遗传变异,当人们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病菌起到一个选择作用,绝大多数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死亡,少数产生了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将抗药性这一性状遗传给了后代。经过多次用药后,病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答案,解析,2.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同样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B.人工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自然选择限制 C.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可不受人工选

6、择限制 D.两种选择的前提均是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答案,解析,解析 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是在生物存在可遗传变异的前提下,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加速生物进化的进程。二者都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自然选择以自然条件为选择标准,不受人的意愿限制;人工选择以人们的需要为选择标准,但被选择的生物也必须适应自然条件。,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二、种群的变异性与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化,基础梳理,1.种群的变异性 (1)基因座位:是指一个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变异的作用: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可以形成 的基因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7、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概念 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 的总和。 基因频率: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 的比例。,特定基因,数量巨大,等位基因,所有等位基因总数,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 的比例。 (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 ; 基因型频率 。,某基因的总个数 该基因所有等位基因的总个数,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 该基因种群个体总数,总个体数,1,1,两者联系: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1)内容:在一个大的 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 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

8、生变化,并且 频率是由 频率所决定的。 (2)计算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 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1,那么:(pq)2 1。 基因型频率:AAp2,Aa2pq,aaq2。 (3)在自然条件下,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自然界中种群的 迟早要发生变化,即 是必然的。,随机交配,迁移、突变、选择,基因型,基因,p22pqq2,基因频率,种群的进化,4.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加试) (1)突变 (2)基因迁移 (3)遗传漂变,基因频,率,(4)非随机交配 (5)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9、,频率,问题探究,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有2个基因。假设该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请分析: 1.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答案 A占60%,a占40%。,答案,2.自由交配数代后,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答案 基因频率不变,仍是:A占60%,a占40%。,答案,3.自由交配数代后,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

10、少?,答案 AA占36%,Aa占48%,aa占16%。,4.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上述现象是否存在?,答案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理想种群中,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知识整合,拓展应用,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个,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8%、72% B.36%、64% C.57%、43% D.60%、40%,答案,解析,解析 在100个个体中,AA为24个,Aa为72个,aa为4个,则AA%24%,Aa

11、%72%,aa%4%。根据公式得A%AA%1/2Aa%24%36%60%,a%aa%1/2Aa%4%36%40%。,4.在某一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按AA,Aa,aa顺序排列)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38,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基因库中隐性性状者(aa)频率为16%。则q20.16,q0.4,而p10.40.6,根据遗传平衡公式,p(A)q(a)2p2(AA)2pq(Aa)q2(aa)可计算出AA的频率为0.36,A

12、a的频率为0.48,aa的频率为0.16。,课堂小结,选择,可遗传变异,选择,可遗传,种群,当堂检测,1.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2,3,4,5,1,解析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答案,解析,2.如图表示某个种群基因型的组成情况,A、a为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A

13、.11% B.40% C.50% D.55%,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中可知AAAaaa1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2,3,4,5,1,3.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则基因a的频率为 A.30% B.60% C.35% D.70%,答案,解析,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基因a的频率为170%30%,A正确。,2,3,4,5,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答案,2,3,4,

14、5,1,5.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 (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_。,答案,解析 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有的个体抗药性强,有的个体抗药性弱。,解析,2,3,4,5,1,差异,多方向性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解析 这种差异在杀虫剂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选择,定向的,(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的_来实现的。,答案,解析,生存斗争,2,3,4,5,1,解析 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适应环境保留下来,表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