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461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课时跟踪检测(五) 城市化2002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9.09%提高到53.73%,累计提高了14.64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城市人口总量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城市用地规模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C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2、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解析:1.C2.B第1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城市化指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B项正确。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C项错误。城市化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D项错误。(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34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

3、年均增长率/%3.774.283.793.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4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3.C4.D第3题,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4题,从我国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市用地不断增加但城市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市用地主体部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4、,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回答56题。5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解析:5.B6.D第5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绿化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第6题,人

5、工草地更接近地下水,若给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杀虫剂会沿草根向地下下渗污染地下水。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78题。7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C丙区域 D丁区域8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解析:7.A8.B第7题,由图可以

6、看出,甲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水平都较高,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总体发展指数较低;丙、丁两区域总体指数为负值,说明城市化水平低。第8题,图中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说明该区域人口素质较高,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但该区域景观城市化指数低,说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下列

7、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A中国 B日本C美国 D新加坡10“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D土地利用率降低解析:9.C10.B第9题,美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低,“城市蔓延”现象较为普遍。第10题,由于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建筑物密度低,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一、选择题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12题。1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

8、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2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的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1.B2.D第1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比世界人口多增加的6亿人,主要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

9、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4题。3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4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 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解析:3.C4.B第3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4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6%和26%,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

10、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56题。5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6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5.A6.A第5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6题,从图中城市和

11、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78题。7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发展城市道路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 BC D解析:7.B8.D第7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因此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小。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

12、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二(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

13、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 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