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363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备课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一节认识区域学习目标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3划分(1)指标(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思考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答案不一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

2、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读教材P2图112和图113,完成下列问题。(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还是过渡性的?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

3、逐渐减少。(2)单一指标。(3)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而是具有过渡性质。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图所表达的区域特征是()A图中各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降水量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指标D区域的面积、范围和界线都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答案

4、1.B2.C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各区域内体现了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性。该图是说明干湿地区划分方法的示意图,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而其面积和范围也不明确。第2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目的之一。拓展提升区域的内涵剖析(1)弄清划分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区位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的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什么联系。(3)区内共同性: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域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

5、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5)边界形状: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1类型类型含义实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等;人文区域,如水田农业区、方言区等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工业区等2.区域空间尺度的特点(1)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2)空间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3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

6、着差异性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不是。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1判断下列区域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季风区水田区文化区住宅区经济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分区答案季风区、水田区、文化区、住宅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分区属于均质区;经济区属于功能区。2读教材P6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描述我国青藏

7、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答案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知识点拨1巧用两个“凡是”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于功能区范畴。2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含义表现为A区域内部、B区域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可互通有

8、无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实践意义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等级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用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边一位为水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青

9、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优势劣势(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优势光照光照水源劣势热量水源光照(2)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不属于严重缺水,但是降水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知识小结1对区域的不正确叙述是()A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单元B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C同一地理单元可属于不同的区域D同一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10、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2下列各组区域中,划分指标相同的是()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D工业区、商业区、欠发达地区答案B解析区域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或人文指标划分的地理空间,因此,对于同类型的区域来说,划分指标是统一的、同一等级的,例如选项B,是按照“地形区”指标划分的。A项中,按照“流域”“地形区”“气候区”三种划分指标,C项中,按照“纬度”“大洲”“地形区”等不同指标,D项中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经济区”两种指标。3下列属于均质区的是()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C京津唐工业基地

11、 D方言区答案D解析区域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具有均质性的区域,可以是在区域核心部位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区域边缘具有过渡性,如雨量区、人口密度区等,所以方言区符合;也可以是区域内部具有结构的一致性,如气候区、植被区、综合自然地理区等。功能区指内部起着共同职能作用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工业区等。所以选项中城市经济区、浦东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属于功能区。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45题。4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开放性 B差异性C整体性 D联系性5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A地区流向地区B地区流向地区C地区流向地区D地区流向地区答案4.B5.B解析第4

12、题,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各要素存在明显不同。所以主要反映区域的差异性。第5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苏南大于苏中大于苏北。所以人口主要从苏北、苏中流向苏南,即从地区流向地区。6西亚历来是西方强国激烈争夺的地区。读“西亚简图”,回答下列各题。(1)试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西亚成为西方强国激烈争夺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中A海域是由_板块和_板块张裂而形成。(3)海水淡化耗能大,成本高,但D国是全球海水淡化量最大的国家,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1)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是国际交通要道;(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2)印度洋

13、非洲(3)沙特阿拉伯降水少,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油气资源丰富,并大量出口创汇,经济实力强,有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海水淡化提供充足的能源。解析(1)从地理位置分析,西亚为“五海三洲”之地,是国际交通要道,是交通咽喉;从资源分析,西亚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供应地,特别是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石油主要来自该区。(2)从图中A海域位置分析,该海域是红海,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3)从水资源的供应来分析,沙特阿拉伯降水少,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海水淡化的条件来分析,该国油气资源丰富,并大量出口创汇,经济实力强,有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

14、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海水淡化提供充足的能源。专项提能1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看区域特征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岛及附近约60个小岛组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从图中找到该区域的位置信息。即: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南口,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处东南亚的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靠近赤道。 在准确读取位置信息的前提下,分析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人口、市场、城市、农业、工业)等。交通区位: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处在东方的“十字路口”。港口:港宽水深,风平浪静,新加坡港是天然良港。自然资源: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自然资源匮乏。市场:国内市场狭小。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用地理语言描述区域内要素间的联系,体现区域的整体性;描述相对其他区域的优势和不利条件,体现差异性;为发挥优势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与其他区域间产生哪种经济要素的流动,体现开放性。农业:受土地、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