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438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分别是()强风干旱地震洪水ABC D2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损失,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营建防风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建设护坡工程A BC D解析:1.B2.B第1题,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出现的频率高,而带来的损失最严重。图中显示符号“”“”

2、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大。第2题,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能有效减轻洪水的威胁;跨流域调水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A沿海强于内地B低纬度强于高纬C城市强于农村 D山区强于平原4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解析:3.A4.B第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看出沿海风力强于内地。第4题,沿海防护林的主要功能就是防风、防风暴潮。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

3、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6图中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泥石流土地荒漠化干旱霜冻A BC D解析:5.C6.B第5题,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第6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

4、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减轻上述自然灾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79题。7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8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B做人工

5、呼吸时,应拉直喉管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D大雾和沙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解析:7.D8.B9.B第7题,洪水中的救助要注意正确的救助方法和原则,如不会游泳应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去救人,不能只考虑救人,而使两人落入洪水中,这样自己不但没有救人,反而增加了其他人员的负担,搞不好自己也有生命危险。第8题,在泥石流和滑坡中自救时,特别是在山区扎营,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它们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第9题,洪水中的救助互救更重要,故A项错。洪水一般与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关联性,与地质灾害关联性不大,所以C项错。大雾和沙

6、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且含有大量的微小尘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故D项错。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012题。10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是()红外线X光可见光紫外线ABC D11根据上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划分植物类型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 BC D1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判断人口分布估计工业生产总值A BC D解析:10.A11.D12.A第10题,由图看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

7、射率的波段是0.60.8 m左右,这一范围在0.41.5 m之间,对应的是可见光和红外线。第11题,由图可知,植物生长状况不同,其反射率不同,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其监测;作物亦属于植物,其生长状况也可用遥感监测,根据其生长状况,就可以估计粮食产量。第12题,水体污染与否,城市大气质量好坏均属于地物的不同状况,所以它们的反射率不相同。(上海高考)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回答1314题。13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14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A

8、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解析:13.C14.A第13题,考查我国地震带省区分布。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第14题,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和地震的相关概念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在于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空间位置。15下列有关在减灾防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A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健康的心态C减灾防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解析:选C减灾防灾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

9、和行动密切相关。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个人的行为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我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因此减灾防灾是关系到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二、综合题(共70分)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其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材料二我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材料三淮河水系图。(1)“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多选)(4分)()A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B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C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D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10、2)材料二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范围包括_,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_。(7分)(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对防止_、_等自然灾害起作用。(4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第(3)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答案:(1)ABCD(2)“三北”防护林体系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

11、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3)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洪水水土流失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 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 以下造成冻害两大类灾害的总称。材料二1954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4分)(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数据可以直接获得有用信息、得出答案。第(2)题,考查了冷冻灾害及其防御的有关知识。冷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大,防灾减灾措施主要针对农作物的保护。

12、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南方多于北方。(2)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18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示意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时间分布的差异。(4分)(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6分)解析:从题目看,“对流旺盛的积雨云”这句话很关键,要“对流旺盛”,那得温度高,南方气温高;要“积雨云”,那得水汽多,而南方多雨。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月份、日数都是南方多。预防措施一般从加强教育、提高意识、贯彻法规、加强预报、预警、完善防治措施等方面回答。答案:(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

13、份比北方多,雷电日数较北方多。(2)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高防雷意识和能力,贯彻防雷政策法规;加强雷电的检测、预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1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一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造成危害。材料二某区域形成的堰塞湖位置图。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的不利影响。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10分)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堰塞湖是由泥石流、滑坡堵塞河流形成的,随着水位上涨,湖坝崩溃造成洪水危害,岩体受到上涨水位的长期浸泡,很容易诱发新的滑坡。为了防治堰塞湖造成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下游居民;另一方面要及时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疏通河道。答案: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堰塞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20(全国甲卷)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 m。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 m,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 m,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