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428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剖析自然灾害 鲁教版选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课时跟踪检测(二) 剖析自然灾害一、选择题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据此回答13题。1水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主要在东部沿海平原,这说明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D变突和渐变的双重性2暴雨洪涝在山区可能诱发滑坡

2、、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3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但是我国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B联系和分异双重性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解析:1.B2.C3.D水旱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特点;暴雨洪涝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我们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减轻灾害损失,说明自然灾害具有难免和可防双重性。2014年2月1日,印度尼西亚减灾署官员证实,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

3、已喷发,喷出的火山炽热岩屑造成至少11人丧生。2013年12月底,锡纳朋火山活动活跃,当地政府陆续疏散逾3万名民众。若火山爆发于高山,则会引发冰雪大量融化,使山谷中的泥石流暴发,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回答45题。4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山的喷发具有周期性B火山的分布具有规律性C火山喷发属渐变性的自然灾害D火山喷发常形成洼地地形5火山喷发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和台风 B风暴潮和泥石流C泥石流和地震 D滑坡和寒潮解析:4.B5.C第4题,火山根据活动特征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只有活火山喷发具有周期性。火山是地球内能量的释放形式,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火

4、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常形成火山锥。第5题,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常常诱发地震和滑坡,同时火山喷发使山顶积雪融化也能产生泥石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和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对灾情的变化有“放大”和“缩小”作用。据此回答67题。6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C在洪水的高风险区开垦荒地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B台风灾害在人类诞生之前即存在C人类社会越发展自然灾害越严重D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是人类加重

5、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解析:6.D7.A第6题,A、B、C三项均是人类进入了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这样能增大灾情,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可有效地减小灾害的影响。第7题,在人类诞生前,因无承灾体,因此,无所谓灾害;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使灾害频率和损失增加的同时,也会开展减灾救灾活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造成人地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二、综合题8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1)台湾岛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什么?(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地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及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第(1)题,台湾岛

6、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发生地震。第(2)题,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图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多为山地,平原面积小,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落后,在同一次灾害中灾情小于西部。答案:(1)地震。(2)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9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读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

7、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灾害强度越大,灾害的次数越多,经济损失越大;反之,经济损失越小。若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重;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危害程度轻。若要减轻灾害损失,其措施要从遵循自然规律,及时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和强度不同。(3)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时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 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