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2320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    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梅    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梅    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梅    毒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梅    毒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 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 毒(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 毒,syphilis,概述,定义: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可以侵犯身体的各个器官,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粘膜,晚期可侵犯身体的许多器官,特别是侵犯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起源:梅毒来源于美洲。有记载,1493年哥伦布(1451-1506)发现新大陆,其水手从西印度群岛上感染了梅毒,哥伦布第一次探险后,1497年回到欧洲,其水手带回去的梅毒很快在欧洲广泛流行。亦有考证在美洲印地安人的骨骼上留有梅毒病损的遗迹。1498年梅毒传到印度、1510年传入日本,随后蔓延全世界。大约于1505年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当时称为“广东疮”、“杨梅疮”,此后梅毒向内地传播 。在人类和梅毒作斗

2、争的过程中,人们用过多种方法对梅毒进行治疗。1497年以来先后创用了汞剂、碘剂、铋剂、砷剂治疗梅毒,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929年英国学者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1943年Mahoney、Arnold等把青霉素用于治疗梅毒,产生了梅毒研究史上划时代贡献,直到现在,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仍十分敏感,可以高效快速地治疗梅毒,是最理想的药物。,流行情况,据全国性病防治中心统计: 1993年统计:437 1994年统计: 11229人 1996年统计:20757人 1997年统计:33688人,病原体,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1905年由Schaudinn与Hoffmann发现,约8-10mm长,有6-12

3、个螺旋,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具有折光力,不能在普通显微镜下检出,故又称苍白螺旋体,系一厌氧寄生菌,在人体内可长久生存繁殖,而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一般消毒剂(肥皂、石碳酸、酒精等)易将其杀死, 在41-421到3小时也可杀死,但在低温(-78)下可存活数年。目前梅毒螺旋体不能培养,可接种于免子睾丸内以便菌株保存及传代,供实验室用。,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染: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的患者基本上无传染性。 垂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其他途径:少数通过接吻、哺乳、输血、接触污染衣物

4、用具等受染;,梅毒病程和分期,一 .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一)早期梅毒:病程在2年以内,传染性较强。如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 (二)晚期梅毒:病程在2年以上,一般无传染性。如皮肤粘膜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骨梅毒、晚期潜伏梅毒等。 二.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一)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小于2岁。 (二)晚期先天梅毒:年龄大于2岁。,临床表现,一、后天梅毒 (一)一期梅毒: 1.有不洁性交史、性伴侣感染史及其他接触史。 2.潜伏期24周。 3.常发部位:大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在冠状沟、阴茎、包皮等。女性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近年来因同性恋,故可见于肛门、直肠或口腔内等处。 4.皮损:

5、出现硬下疳,开始为一丘疹,迅速破溃成红色小溃疡,约1-2cm,园形,境界清楚,上附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硬下疳常为单发,具有软骨样硬,无疼痛,如不治疗,3-4周内自然消退,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局部不留痕迹或轻度萎缩性疤痕。,5.硬化性淋巴结炎:在硬下疳出现12周后,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横痃),较硬,无红肿痛热,不化脓,无疼痛,消退常需要数月。 硬下疳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内有梅毒螺旋体。在硬下疳出现46周左右后,梅毒血清反应由阴性转为阳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图,一期梅毒(硬下疳)图2,(二)二期梅毒 1.由于梅毒螺旋体从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体内播散后出现全身症状,在感染后91

6、2周(硬下疳消退34周),可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纳差等,全身淋巴结肿大。 2.梅毒疹(杨梅疮) :常呈泛发、对称分布,多种多样,常表现为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等,铜红色,少量鳞屑附着,密集不融合。无自觉症状。掌跖部梅毒疹具有特征性,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铜红色、浸润性斑块或斑丘疹,常有领圈样脱屑,. 3.粘膜损害:表现粘膜红肿糜烂,有渗出物。还有一种常发生在肛门、外生殖器周围的扁平丘疹,因常受摩擦,表面易糜烂渗出,故称扁平湿疣(特征性),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4.梅毒性脱发:虫蚀样脱发(TP侵犯毛囊造成毛发区供血不足) 骨膜炎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夜间疼痛。 眼梅

7、毒:表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 神经梅毒:如脑膜炎或无症状的神经梅毒,但脑脊液的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5.由于体内抗体渐形成,免疫力增强,不治疗,二期梅毒经23个月,可以自然消退。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可复发,称二期复发梅毒,但分布范围小,皮疹数目少、破坏性大。 6.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反应强阳性,二期梅毒图1,二期梅毒6,部位: 下肢 皮损: 斑疹 特点: 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2cm,表面附着鳞屑,tup,特点: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2cm,表面附着鳞屑,二期梅毒图2,二期梅毒图3,梅毒手掌,部位: 掌部 皮损: 暗红色丘疹、斑疹,浸润性 特点: 表面有粘附性鳞屑

8、,二期梅毒图4,皮损:环状排列丘疹 特点: 边缘清楚,覆有鳞屑,扁平湿疣图1,扁平湿疣图2,二期梅毒5,虫蚀样脱发,上口唇粘膜白斑,梅毒脱发,皮损: 不完全毛发脱落 特点: 外观呈虫蚀状,tup,角膜炎:角膜周围炎症,角膜浑浊,tu,部位: 上腭 皮损: 圆形糜烂 特点: 边缘清楚,表面有湿润灰白色伪膜,(三)三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220年)有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1. 不仅侵及皮肤粘膜,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或组织,破坏性大,但梅毒螺旋体不易找到,故传染性小。 2.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标志,是梅毒性肉芽组织,开始形成一小硬结,数目少,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成暗红浸

9、润斑块,中央软化渐成溃疡,排出粘稠胶样分泌物,溃疡常一面愈合,一面继续发展,形成马蹄形溃疡和萎缩性疤痕,常见于头部四肢,一般无自觉症状,溃疡也能自愈。树胶肿发生在口腔腭部及鼻部,累及软骨而溃烂,使软腭、鼻中隔穿孔,破坏鼻软骨可形成马鞍鼻。 3.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面部前额肩背四肢伸侧。直径0.21mg,呈簇集或环状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光滑。也可被覆粘者性鳞屑或顶端坏死形成溃疡。可自然吸收,愈后遗留有浅瘢痕。自觉症状极轻。,骨梅毒: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最常见的是长骨骨膜炎,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膜增生,胫骨受累后形成佩刀胫;骨髓炎、骨炎及关节炎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穿孔、关节畸形。 心血

10、管梅毒:表现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炎、主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等。 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等。 此外眼、呼吸道、消化道、肝脾、睾丸等都可受累而发生梅毒病变。 5.此期梅毒血清反应多为阳性,但感染时间愈长,阳性率愈低。,三期梅毒图1,部位: 小腿 皮损: 溃疡 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整齐,三期梅毒图2,三期梅毒图8,三期梅毒图3,树胶样肿,三期梅毒图3,部位: 乳房 皮损: 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溃疡,流出粘稠树胶状脓汁 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清楚、整齐,图片1,(鞍鼻) 部位: 鼻梁 皮损: 鼻梁呈马鞍状 特点: 鼻中隔部树胶肿破坏骨膜及骨质,形成鼻中隔穿孔

11、所致,图片2,部位: 胸前部 皮损: 局限性胸壁膨隆 特点: 梅毒主动脉瘤所致,(四)潜伏梅毒 (又称隐性梅毒) 未经治疗或剂量不足,无临床表现,但血清反应阳性,脑脊液正常,称隐性梅毒。这类患者虽无症状,但体内仍存在梅毒螺旋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产生症状。,二.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一)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在两岁以内) 多发生在生后3周至3个月,患儿发育营养差,皮肤萎缩似早老儿。皮疹为铜红色浸润性斑块,掌跖有大疱或脱屑。口角呈放射状皲裂,愈合后成放射状疤痕,具有诊断意义,也可侵及粘膜,常见卡他性鼻炎、喉炎、声音嘶哑、破坏鼻软骨可形成马鞍鼻。骨骼损害形成骨膜炎,常在小腿伸侧骨膜增厚而成“马刀

12、胫”。疼痛不能活动,称为巴罗(Parrot)氏假瘫痪。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早期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2,二期梅毒7,哈钦森牙:切牙切缘中央呈半月状缺损,上宽下窄,牙体短而厚呈圆柱状,牙间隙增宽,(二)晚期胎传梅毒(2岁以后) 多发生在7-8岁儿童或青春期,可发生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另外下列三个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1、实质性角膜炎:双侧角膜深在性浸润,影响视力。2、神经性耳聋。3、梅毒齿郝金森氏齿(Houtchinson):门齿下缘出现半月形缺损,且牙齿稀疏,排列不整。也可出现神经、心血管梅毒、胸锁关节增厚。,(三)先天潜伏梅毒,与后天潜伏梅毒相似,实验室检查,1.梅毒螺旋体检查:以

13、硬性下疳或扁平湿疣上的分泌物,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出梅毒螺旋体 。 2.梅毒血清试验:近数十年来国外的免疫血清试验发展迅速,检测方法甚多,我国目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以抗原的不同分成两大类:,(1)非螺旋体为抗原(用心拟脂)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心拟脂抗体,又称反应素。 a、性病研究试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rch Laboratory简称VDRL)一以心拟脂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反应素,有絮状物凝结,即为阳性。 b、未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nheated Serum Reagim简称U.S.R)一即在VDRL抗原中加入氯化胆碱,以灭活待检血清,再加二乙胺四乙酸

14、(EDTA)可防止抗原变性。以此抗原与患者血清结合,如出现絮状物,即为阳性。 c、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简称RPR)-在USR试剂中加入高纯度胶体碳等制成,碳粒与患者血清结合产生黑色凝块即为阳性,肉眼即可辩认,不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此法最常用,1:2,1:4,1:8 ,1:16,1:32稀释后可作定量实验) 以上试验虽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操作简便,经济快速,敏感性好,故用于常规检查,从大量人群中进行筛选。可作定量试验,可用于观察疗效,是否复发及再感染。,(2)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 比较简单的特异性证实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都比较高。 3.脑

15、脊液检查: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测定,VDRL试验和胶体金试验.。,鉴别诊断,(一)扁平湿疣与尖锐湿疣 (二)硬下疳与软下疳、固定性红斑性药疹、生殖器疱疹鉴别 (三)斑疹性梅毒疹与玫瑰糠疹、银屑病、药疹 (四)三期梅毒与寻常性狼疮、小腿溃疡,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则。因晚期梅毒治疗时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发应,治疗期间要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同时性伴侣也要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由于青霉素疗效好,毒性小,使用方便,疗程短,价廉,故目前仍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中医治疗处于辅助地位。,常用药物,青霉素类:首选药物,血清浓度达0.03IUml即有杀灭TP作

16、用,但必须稳定稳持10天以上,方可以彻底清除体内的TP。常用药物:苄星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水剂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近年来证实为高效的抗TP药物,可作为青霉素过敏的优先选择的替代药。 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疗效较差。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一)早期梅毒(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240万一次肌肉注射,(每侧臀肌各注射120万)。1次/w,连续23次。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d,im qd,连续1015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 (1)头孢曲松钠1.0g/d静点,连续1014天; (2) 四环素,0.5g/次,qid po. 连服15日,总量30g;(3)强力霉素100mg bid po. 连服15天;(4)红霉素500mg qid po. 连服15天。肝肾功能不全、 妊娠及哺乳期只能用红霉素。,(二)晚期梅毒 (二期复发、晚期、晚期潜伏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分两侧肌注1w,连续34次。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20次。必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