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196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注意:本试卷分五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愀然(qio) 打夯(hng) 游弋(y) 茕茕(qing)孑立B、通衢(q) 祈(q)求 夹(ji)衣 熠熠(y)闪光C、晕(yn)血 剥蚀(sh) 教诲(hu) 一哄(hng)而上 D

2、、冬霖(ln) 笔杆(gn) 订(dng)正 不屈不挠(r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孩子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B、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为欧洲的音乐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不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C、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连翩。D、这恶魔似的

3、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暄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景观吞噬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应加快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引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而带给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B、自乌镇旅游景区开发以来,周边的羊肉面店不断向景区会聚,加上众多游客口口相传,“乌镇羊肉”的名声不胫而走。C、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相依相生、水乳交融。它与诗词书画一起,汇成园林的文脉。昆曲的骨子里,一是雅,二是糯。有时,曲境就是园景,而园景又通曲境。D、科学家只有避开闪光灯和众多媒体的采访骚扰,

4、才能够摆脱名缰利锁的捆绑,以随心所欲的超然心态,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比1990年时平均寿命延长了8年半。传染病、痢疾、婴儿死亡率的减少是过早死亡推迟的原因。B、审计部门建议尽快清理各类专款专用不合理条款,完善制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余调整使用办法,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C、马拉多纳表示,与冰岛队的比赛充分证明了英格兰队的羸弱,球队缺少有天赋的球员,球员在比赛中只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D、2015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之一奥德赛,观众被其恢宏的场面和奇特的编舞深深吸引,首演结束后纷纷奔走相告,希望更多的

5、人享受到这一艺术盛宴。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是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是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B、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作品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C、梭罗,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散文游记作家、诗人。他只身一人跑进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观察自然、思考人生,并把他这段生活与思想真实地记录在享誉世界的瓦尔登湖一书中。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他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与韩愈齐名,并称“

6、韩柳”。他的文笔简洁,描摹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且极具情感张力,对后世散文影响颇大。二、古诗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6-10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

7、之既白。(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

8、之,不见其处。(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B、洗盏更酌 重新C、履巉岸,披蒙茸覆盖D、攀栖鹘之危巢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顺流而东也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相与枕藉乎舟中凛乎其不可留也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

9、必“羡其无穷”。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_(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分)_10、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适 有 孤 鹤 横 江 东 来 翅如 车 轮 玄 裳 缟 衣 戛 然 长 鸣 掠 予 舟 而 西 也。(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1-12问题。(6分) 喜见外弟又

10、言别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1、“别来沧海事”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中的“沧海事”指的是什么?(3分)答: 12、作者是怎样“言别”的?试作简要分析。 (3分)答:_(三)诗文默写(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13、补充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旌旗蔽空,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2)驾一叶之扁舟,_。寄蜉蝣于天地,_。(苏轼赤壁赋)(3)绿云扰扰,_;_,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4)_,金块珠砾,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非能水也,

11、而绝江河。(荀子劝学)(6)有如此之势,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_,_。(苏洵六国论)三、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5题。(5分)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灵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

12、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14、“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一句中,“雕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_ 15、作者从连用的六个“譬如”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2分)_ _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619题

13、。(共15分)倾听与诉说 王小妮80年代末,我到东北的乡下去过,当地的官员说,山东人跑进了关东,都变懒了。东北农民每年11月到2月是“猫冬”的。封门的大雪,把人们关在火热的炕上。北欧和格陵兰岛上的人患有“冬天幽闭症”。白夜和寒冷使人发疯,这种症状,起码在寒冷的中国东北我没有见过!每一扇家门,都结了十来厘米厚的白霜。这种门是永远也不上锁的。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拉过笸箩来抽烟,捏一撮带花的茉莉茶叶冲水。人们无休止地说东道西,火炕上永远有绵绵不尽的话题。中国这么一个大农业国,没有足够的心理医生。许多事情就靠着树下的风和炕洞里的火调解着,疏导着。广大的国土上,有着无数全身投入的诉说人,也自然有无数的倾听者。这是中国人排解忧郁的特有方式。地球在转暖,北方的风刃,由利变钝。整个国家都搅动起来了。就因为这些,倾听与诉说,都在悄悄减少吗?去年,从欧洲回来了一对中国夫妇。他们背着大大小小的羊羔皮袋子。他们本想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