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383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月派与路翎的小说创作,岁涵,一、七月派及其理论主张 1、七月派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其理论具有独异的个性。 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创刊于上海,七月派正是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也是七月派创建的一个标志。1945年1月胡风主编希望杂志。 围绕这两个杂志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胡风、艾青、田间、萧军、萧红、丘东平、端木蕻良、绿原、路翎、牛汉等。 七月派最大的理论贡献是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建设以及路翎的小说创作。,2、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省蕲春人,30年代成长起来的重要的左翼文艺理论家、批评

2、家、诗人。 1940年他出版了论民族形式问题一书,进一步修正、完善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提出将“主观战斗精神”作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因素。 在毛泽东讲话传入国统区后,胡风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了文艺工作底发展及其努力方向、现实主义在今天、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等重要文章 。,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建设工作,是从对左翼文学内部的两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评开始的。 正如胡风在1984年写的胡风评论集后记一文中重申:“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道路和发展过程。不久,我就达到了一个理解;现实主义的发展是在两种似是而非的不良

3、倾向中进行的,一种是主观公式主义(标语口号文学是它的原始形态),一种是客观主义(自然主义是它的前身)。” “我以为,现实主义是在和这两种倾向作斗争中发展的,也是非在和这两种倾向作斗争中发展不可的”。,何谓主观公式主义? 何谓客观主义? 这两种表面上是截然相反的创作倾向却代表了同一种思潮:以抽象的政治原则来取代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审美感受。 胡风开始探讨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律,以求在根本上给以这两种非现实主义倾向以致命的一击。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胡风否定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 ,他在描述作家认识客观世界,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力的突出了创作主体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作用,

4、他把这个创作过程表述如下: “文艺创造,是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的,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是体现对象的摄取过程,但也是克服对象的批判过程。,从这里看,对于对象的体现过程或克服过程,在作为主体的作家这一面同时也就是不断的自我扩张过程,不断的自我斗争过程。在体现过程或克服过程里面,对象底生命被作家底精神世界所拥入,使作家扩张了自己;但在这拥入当中,作家底主观一定要主动的表现出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的作用,而对象也要主动地用它底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底或迎合或选择或抵抗地作用,这就引起了深刻地自我斗争。经过了这样地自我斗争,作家才能够在历史要求底真实性上得到自我扩张,这艺术创造底源

5、泉。”,胡风的表述旨在说明: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永远不会是纯客观的世界,它只是经过作家主体化了的艺术世界,注入了作家生命的一部分;同样它也不可能仅仅是纯粹主观的抽象形式,而是客观化、对象化的精神现象。,“主观战斗精神”,是对那种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只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传统解释的否定,也是对宣传或图解革命原则而忽略了文艺创作自身特征的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否定。,胡风反对公式主义指的是盲目图解政治原则和政治理想而削弱了作家创作个性的创作倾向。 胡风的现实主义是在现代思潮下的一种强调人的实践性的“人道主义”。 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人的文学”和现实战斗精神在新的历史环

6、境下的自然发展。,3、七月派的理论主张 (1)为民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总方向)。要求创作生活与实践生活有机统一,作家和民众广泛结合,这是现实主义的生命所必需的。 (2)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这是七月派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什么是“精神奴役的创伤”?,(3)提出高扬作家“主观战斗精神”这一著名口号 这一口号主要针对的是文学描写对象(客体)与文学主体即作家主体精神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的。,首先,现实主义创作过程就是“感受世界” 和“观念世界”两者“相生相克”的过程,相互搏斗的过程,一个主客观互动的动态过程。 而“主观战斗精神”就是促成这一创作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即作家认识世

7、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射于现实的热情。,(4)审美追求上,充满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 交织着时代的压抑感,沉重而悲壮的气氛。 审美上追求形象的饱和感,情绪的紧张感,格调的沉重感。形成了一种使人惊心动魄的审美迫力,一种“力压倒美”的充满张力与起伏跌宕的审美格调,在现实主义重融入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可以说是七月派理论的印证。,二、路翎的创作 1、中篇代表作饥饿的郭素娥 郭素娥的人物形象 郭素娥是七月派笔下的人物。路翎以对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无意识世界进行开掘为特色。对人的理解带有现代派的观念。,2、长篇力作财主的儿女们 (1)主要内容 这是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及子女道路的宏大作品。 小说描写上海“一二八”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抗战十年间民族的历史。通过苏州一大家族蒋捷三家族的分崩离析为线索,展示了大家族的破败的过程与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2)人物形象 蒋捷三有三子四女,其中重点刻画了三个儿子与大儿媳。 金素痕:阴险毒辣,泼辣放荡,加速旧家族灭亡。,A蒋蔚祖(大):一个旧时代的人物,逆来顺受、懦弱无能的男人。 B蒋少祖(二):家族叛逆,抗战中政治上的动摇,变成一个新的落伍者,从“五四”青年倒退为国民党官僚。 C蒋纯祖:全书着力刻画的人物。性格复杂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痛苦、高贵而孤独的,是一个搏战的过程。深层次的挖掘会令人颤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