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2.ppt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289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课件2.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王羲之,作者简介,相关资料,课文朗读,课文分析,阅读思考,拓展延伸,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兰 亭,位于现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兰亭的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兰亭风景,流觞曲水,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四十一人参加了修禊

2、活动,众人临河踏青,饮酒赋诗。最终二十六人传下兰亭诗。王羲之作四言与五言诗各一首,并为二十六人的诗作 写序。此序反映出他 的文采和人生哲学, 更为羲之亲笔所书, 从容平和,雅静洒脱, 婉丽多姿,后人称为 行书第一。,兰亭集序,癸丑 会稽 修禊 激湍 流觞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临文嗟悼 虚诞,u,kui,x,tun,shn,chn,hi,qu,ji,dn,读准字音,传统文化常识,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一种纪历方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而成,六十个组合为一个循环,俗称“甲子”,也称为“花甲”。,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3、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属相: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其组合为:,修禊是古时候人们的一种风俗习惯,人们往往在阳春三月到水边洗洗手、洗洗脚、沐浴更衣,并用香薰 草醮点水洒在身 上,意思是去除 一年不祥的征兆, 祈祷来年

4、幸福平 安,以表吉祥。,修 禊,身着晋服的侍女们穿梭在曲水修竹之中为宾客流觞服务。宾客们列坐曲水两旁,一觞觞香醇味美的绍兴黄 酒顺水漂下,至谁 面前被岸石挡住, 谁即或作诗或罚酒。 大家在此美景中尽 情饮酒作诗,泼墨 挥毫。,流觞曲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课文分析,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

5、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禊活动。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6、,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

7、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

8、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妙处采用交错的手法自然带出:,1、诗集的由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形成:,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景色宜人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人生之乐 终期于尽 后之视今 犹今视昔,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编集的目的:,阅读与思考,3、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分叙人、地、事、乐。,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9、,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人众,地胜,事趣,时美,兴雅,阅读与思考,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承上启下,引发对生活的感慨。接着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5、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6、第二段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阅读与思考,7、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了证明第二段观点,作者便

10、用自己读古人文章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再联系当时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一死生、齐彭殇),并力批其非(为虚诞、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世殊事异其致一也”,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义上来,即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之大。,思想观点,死生亦大矣。,思想情感,乐 痛 悲,阅读与思考,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蒙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来说生死,这是难以苛求的。,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与延伸,关于文体,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