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中的哲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2151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言警句中的哲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言警句中的哲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言警句中的哲理1、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哲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哲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哲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掩耳盗铃;画饼充饥【哲理】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5、画蛇添足【哲理】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6、闭门造车【哲理】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7、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哲理】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哲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9、杞人忧天【哲理】否认

2、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10、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哲理】这首诗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生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1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哲理】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1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3、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哲理】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4、荀子说:“天行有常,

3、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哲理】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6、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哲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7、画饼充饥 【哲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18、掩耳盗铃:【哲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19、曾子 : “富润屋 , 德润身。”【哲理】 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的作用 。20、老百姓 : 方针政策对了头 , 吃喝穿用不发愁。 【哲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1、气者,理之所依也 【哲理】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22、范缜:“形存则神存

4、,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哲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3、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哲理】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23、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哲理】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24、“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 【哲理】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

5、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哲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26、拨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哲理】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2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哲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28、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哲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9、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6、”“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哲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哲理】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条件。31、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哲理】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3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哲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33、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哲理】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7、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 【哲理】这几句话共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3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哲理】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36、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哲理】这一观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7、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哲理】他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8、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哲理】这段

8、话体现哲理有认识是变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9、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哲理】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40、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哲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哲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42、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哲理】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3、“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哲理】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

9、看问题。44、“守株待兔” 【哲理】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4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 【哲理】这句话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46、“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哲理】: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7、瑞雪兆丰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哲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48、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哲理】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4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哲理】否认事物联

10、系的客观性。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理】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5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哲理】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5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哲理】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5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哲理】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4、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哲理】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55、“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哲理】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

11、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56、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 【哲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57、“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哲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58、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哲理】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59、舍卒保车【哲理】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60、坐井观天【哲理】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61、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12、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哲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62、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哲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6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哲理】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64、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5、龚自珍:“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6、白居易:“古歌旧曲请君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3、。”【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6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68、刻舟求剑” 【哲理】错误在于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6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70、杜苟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要促进新

14、事物的成长。7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哲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72、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哲理】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7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哲理】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7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5、“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哲理】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看不

15、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7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哲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哲理】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78、田忌赛马【哲理】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79、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哲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

16、定会引起质变。80、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哲理】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8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哲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8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哲理】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83、“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哲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8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哲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