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15228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蔡光辉)(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 有效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 人人成才,一、教材分析的涵义 教材分析不在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至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现代教材分析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学校内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

2、生、师资、办学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社会、知识与信息、科技发展等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 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对我们的教材分析就越有帮助。这样,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分析的步骤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

3、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线索。,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科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学科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

4、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学科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本学科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 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内容中举足轻重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现在,随着学科教学目标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双基”,本学科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活动主题:以学定教,聚焦学位中心的课堂 感悟凸显过程的教学

5、,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一、新课程理念 二、有效课堂教学 三、思考与建议,一、新课程理念, 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一、新课程理念, 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学习的说文解字,1、主动适应学习的变化 2、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3、日积月累与优化结构相结合 4、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 5、用分秒来计算时间 6、讲究用脑艺术 7、培养自学能力 8、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法 9、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观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上海在建杨浦大桥时,因桥高使引桥很长且占地太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单位广泛征集解决矛盾方案。结果许多方案中最好的是一位小学生

6、设计的,他把引桥设计成螺旋上升式的。建造时采用了他的方案。,一、新课程理念, 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学科观 学科素养 教材的内容变化 新教材 2学习观 建构主义 有效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 3教育观 人本主义 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本位 4教学观 结构主义 现代的课堂范式 动态性,更新教育理念,“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学科观,数学具有的三大特点是什么?,高度的抽象性 严

7、密的逻辑性 广泛的应用性,从文化的高度俯视数学; 从哲学的深度透视数学; 从艺术的角度赏析数学; 从科学的广度把握数学.,2013年11月16日中国教育1“面对”栏目 -数学应该“滚”出高考吗?,从三个层面来认识数学:,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数学提供了理论思维的范式, 提供了完善的方法论. 它是由人的思维构造的理论体系, 它的成果构成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 作为技术应用的数学目前数学已由科学技术深入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 作为文化素养的数学学生可能一辈子不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但是数学素养将陪伴他们一生, 因为数学思维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

8、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0个核心概念,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具有认知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身份, 作为认知理论的建构主义主张“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 包括认知结构”,(二)学习观-建构主义,皮亚杰的两种建构:“同化”与“顺应”: 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即如何把对象纳入(整合)到已有的认识框架(认知结构)之中;也只有借助同化过程,客体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从而, 认识就并非是思维对于外部事物的简单、被动的反映, 相反, 事实上是一个

9、主动建构的过程与此同时, 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建构的过程, 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 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以使其与客体相适应, 这就是“顺应”,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把发挥学生主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重视学生亲身实践, 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等作为改革的重点,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10、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 它使教育更关心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 帮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育观-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应关注营造和谐氛围,1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积极参与,2突出主体地位, 让学生探索发现,3尊重个性差异, 让学生有所发展,教师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 (是否按照学生思维来思考教学 )、童年意识( 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

11、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知道敬畏生命, 并以“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 给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 这样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课堂,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 教育现代化等于“情感化”加上“技术化”.,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间心理距离的接近,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 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讲,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已成为比讲课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因素.,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 选择微笑 学会

12、倾听 善待挫折 宽容失败 鼓励探索 因势利导,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 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四)教学观-鲜活的课堂,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

13、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有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 学生主动学习是最终的目标学生是自己活动中的主体, 他们必须通过自主活动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 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 教师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 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 而不只是提供获取知识的机会知识不是目标, 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认识, 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是体现教师创造性

14、的过程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 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他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1创设教学情境, 重在激发思维,2注重问题设置, 旨在引导探索,3重视拓展应用, 意在求异创新,4关注学科文化, 贵在熏陶素养,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主动建构,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的着眼点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 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 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在学校有读书学习的权利,提问探究的权利,想象创新的权利,利用教育条件的权利,了解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 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提高学力.

15、,关注学生主动建构的着手处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接纳”你 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把时间还给学生. 淡化形式、淡化分数,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现代化,二、有效课堂教学,(一)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简单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1. 有效教学的涵义,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

16、本内涵。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2.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2) 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3) 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4) 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5) 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问题情境,(提出数学),(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建构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积极作用. 好的导入不仅可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 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集中注意 酝酿情绪 渗透主题 置疑激趣,开课敲响“第一锤”, 续课奏出“最强音”,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