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1443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应急救援与安全基础知识培训(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一般事故的处置原则,火灾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扑救 先控制,后灭火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窒息 听指挥,莫惊慌,泄漏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堵漏 边疏散,边控制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火灾 听指挥,莫惊慌,应急处置程序,1、报警 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警戒、疏散 4、向上级报告 5、确定事故情况、进行事故处置 6、现场救护 7、现场监测 8、紧急抢修 9、警报解除,人员返回,事故处理。,报警方式,白天应向公司领导和119同时报警;晚上应向公司值班人员和119报警,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公司主要领导,并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

2、报警方法,1、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 2、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 3、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 4、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 5、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若是拨打119还要派人到消防车可能经过的路口进行接应,以防消防车错过。应急疏散,警戒疏散方法,(1)在事故现场周围50米内设立警戒线,除抢险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在事故现场周围60米设立警戒线,除抢险指挥人员和其它与抢险有关的人员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如果事故涉及面积较大,则下风向的主干道则应禁止行人通行。,(3)发生事故后,车间组织当班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毒物泄漏时要戴防毒面具)。撤离后,以点名册为准清点人数,确保人员全部撤出,

3、并向指挥部报告当班人数,撤出人数,未撤出人数。有残疾人的车间应定好互助组,以确保人员全部撤出 (4)抢险人员进入现场要向指挥部报告,撤离现场后再次向指挥部报告。 (5)事故现场产生毒气,应立即通知下风向人员和附近人员紧急撤离至侧上风向。并对人数进行清点后,向指挥部报告。,火场逃生,身上着火,地上打滚,.不能跑. 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 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 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顺雨水管,雨棚等. 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 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事故处置注意事项,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

4、和畅通; 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和火源;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1)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好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战斗服或防化服,并佩戴专用手套。 (2)抢险时,抢险人员应至少两人一组,后备人员及时替换抢险。 (3)抢险人员应与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络。,应急器材的使用,每一个人应会正确使用灭火

5、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应急器材。,手提式灭火器使用方法:1、拔出保险销 2、一手握住喷嘴一手握住阀门压把。 3、置灭火器于身体的侧位,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用虎口用力压下压把,左右扫射,直至将火扑灭。 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方法:先将灭火器罐上的阀门打开,持喷枪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即可。 注意:推车式灭火器在停止灭火时应先关闭灭火器罐上的阀门,再关喷枪(嘴)。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罐体和胶管爆裂。,异常情况下 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1)抢险人员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气量不足时立即撤离,并报告指挥部。 (2)事故现场或建筑物、设备等发出异响,发光或变动时必须迅速撤离。 (3)钢架结构燃烧15分钟以上,必须

6、撤离。,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1)切断着火源,或控制明火。 (2)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于不能转移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实施降温、隔离等措施。 (3)拆除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或进行降温。,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1)向上级和友邻单位请求援助。 (2)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紧急警戒疏散。,事故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2)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3)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1

7、)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2)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洗眼器进行冲洗,或者把面部浸入水中轻轻摇动头部,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3)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 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4)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5)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6)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事故的现场保护,应急救援结束,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尽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内容回顾,1、报警 (会报警方式、方法) 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警戒、疏散 ( 警戒疏散的方法及逃生技巧) 4、向上级报告 5、确定事故情况、进行事故处置 ( 注意事项、抢险方式,人员防护、器材的使用、撤离、及其它措施) 6、现场救护 (现场监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现场监测 8、紧急抢修 9、警报解除,通知人员返回,事故处理。,培训结束 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