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船长)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432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30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海气象(船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航海气象(船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航海气象(船长)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航海气象(船长)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航海气象(船长)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海气象(船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气象(船长)(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空气的水平运动(Horizontal motion of air) 2.大气的垂直运动(Vertical motion of air) 3.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 4.大气环流(General Circulation) 5.季风(Monsoons) 6.局地环流(Local circulation) 7.地方性风(Local wind),大气的运动,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力,1. 重力(gravity);大小为g9.8m/s2,方向向下,指向地心。 2. 水平气压梯度力(pressure gradient force): 由于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在水平方

2、向上分布不均匀,引起气压梯度力。大小为: ; 方向: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1) Gn与成反比, Gn与气压梯度 成正比。 (2) 一定时, 大,等压线密集, Gn大。 (3) 一定时,大,空气浓密,Gn小。 (4) 若 =0, 两地没有气压差 Gn=0 无风。 Gn是使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力,3. 水平地转偏向力(deflection force of earth rotation) 由于地球自转,作用在运动物体上产生使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力,称地转偏向力,又称可科利奥里力(Coriolis force)或科氏力。 大小为:A=2Vsin =7.29210-5/

3、s :地转角速度 V:风速 :纬度 方向:北半球,恒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右侧90度,南半球相反. 讨论: (1) A是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才产生的,静止物体不受其作用。 (2) 地转偏向力是虚拟力, 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 (3) 在北半球A恒垂直于物体运动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4) A 与sin成正比,两极最大,赤道上为零 。,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力,4. 惯性离心力 指物体在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的一种虚拟力。 大小:与向心力相等 方向:与向心力相反。 表示: r为曲率半径 5. 摩擦力 运动物体受下垫面摩擦作用所产生的力。 表示式: R= -k V 方向与运动物体相反。 综上所述,根

4、据牛顿第二定律,,(地转风风速公式) (1)Vg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即等压线密集,Vg大。 (2)Vg与空气密度成反比,气压梯度一定时,高空的Vg大于低空的Vg。 (3)Vg与纬度的正弦成反比,低纬Vg大于高纬Vg。 (4)赤道及其附近不遵守地转风原则。,地转风 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等压面)作无磨擦的直线运动,称地转风。即:,风压定律 (Buysballots law),在北半球自由大气中,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在南半球自由大气中,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它明确地揭示了气压场与风场之间的关系。,风压定律 (B

5、uysballots law),在北半球自由大气中,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在南半球自由大气中,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它明确地揭示了气压场与风场之间的关系。,梯度风,定义: 在自由大气中,当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所产生的风。此时风沿等压线无摩擦地作曲线运动。即: 在自然(流线)坐标中,梯度风 Vf0 平衡方程: 方程解:,低压中的梯度风,气旋性环流 Vf0 根号前取正号才有意义。 根号内f 则:Vf0 和Vf可以任意大。,高压中的梯度风,反气旋性环流 Vf0 当 根号前也取正号才有意义。 气压梯度和梯度风的大小受反气旋曲率限

6、制。曲率愈大(r愈小),气压梯度愈小,梯度风也小。反之相反。,关于梯度风的讨论,1. 在气旋中,G=A+C,只要气压梯度和梯度风按一定比例增大,三力的平衡总可建立。因此,气旋中气压梯度和风速可以任意大。 2. 在反气旋中, A=G+C,当气压梯度和梯度风按一定比例增大时,C比A增大的快,三力不能保持平衡。只有使气压梯度和梯度风减小,才能三力保持平衡。 3. 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和大风区常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和高压边缘区域。 4. 在中高纬度高压风速大,低纬风速小。,梯度风与地转风比较,平衡方程 利用地转关系 Vf2/r +fVf - fVg = 0 两边同除以fVf得:Vg/Vf= 1 + Vf /

7、(fr) 对于气旋,r0; 则: Vg VfVc 对于反气旋,r0; 则: Vg VfVa 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和曲率半径相同时,VaVgVc。实际上低压中的风比高压大,原因是低压中G大,不受限制。,摩擦中的风,在地面天气图上,由于地面作用,实际风不沿等压线吹,而与等压线存在一个交角,并偏向低压。此时的平衡为 地面实际风比地转风小,方向偏低压一侧。,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在北半球摩擦层中,风斜穿过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北半球,高压中风穿等压线沿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低压中风穿等压线沿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地面高压气流,地面低压气流,

8、大气的垂直运动,2. 水平辐合辐散引起的垂直运动:低层辐散引起下沉运动,低层辐合引起上升运动。 特点:水平范围大,垂直运动小。 3锋面上的垂直运动:指暖空气沿锋面坡度爬升产生上升运动。 4地形引起的垂直运动:当气流遇到高大地形或山脉时,在迎风坡产生上升运动,在背风坡产生下沉运动。,0m,1000m,3000m,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如图小球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分别是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 大气稳定度: 处于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层中,一些空气块受到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的扰动,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垂直运动。这种偏离其平衡位置的运动能否继续发展成为对流运动,是由大气层结,即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

9、大气层结具有的这种影响对流运动的特性称为大气稳定度,又称大气静力稳定度或大气层结稳定度。,稳定度判别的气块法,通常采用“气块法”判断静力稳定度。当一气块受外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扰动后,周围大气有使它返回起始位置的趋势时,这种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反之,大气有使它继续远离起始位置的趋势时,这种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若气块随时与周围大气取得平衡时,这种大气层结是中性的。,影响稳定度变化的因子:辐射和温度平流,大气稳定度判据,干绝热过程: d 层结稳定 = d 中性 d 层结不稳定 湿绝热过程: m 层结稳定 = m 中性 m 层结不稳定 干湿混合绝热过程 d 绝对不稳定 m d 条件不稳定 m 绝对稳

10、定,大气中的逆温,1逆温定义:在对流层中,某一时刻某气层温度随高度上升或不变的状态称逆温。逆温所在的气层称逆温层。 2逆温对天气的影响:逆温 存在好象一个盖子,能有效地抑制对流的发展,阻挡水汽和尘埃等向上输送。低层逆温,易发生雾或低云天气。 3逆温的种类:(1)辐射逆温:夜间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条件是陆地,晴朗和微风等;(2)平流逆温:暖空气流到冷的下垫面(陆面或水面)上形成的逆温。无日变化;(3)下沉逆温:高空空气绝热下沉增温而形成的逆温。多出现在高压区,范围广,厚度大;(4)乱流逆温:低层空气的乱流混合作用形成的逆温。多发生在摩擦层中部。(5)锋面逆温:冷暖气团交界的过渡层内形成的逆温。,

11、大气环流(General Circulation),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全球性、大范围的空气运行现象,它的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垂直尺度在十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大于24小时。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基本特征,是各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基础和背景。同时也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背景条件。通常认为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子有: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海陆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等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状态和气压场、风场分布的基本特征。,太阳辐射单圈环流,假设:地球是静止的,下垫面性质均一。只考虑太阳辐射随纬度的不均匀性,赤道低纬由于受热垂直上升,极地高纬冷却下沉,高层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

12、低层空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从而产生了一个简单的一圈环流,称单圈环流。,地球自转三圈环流,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在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均匀和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二个因子的作用下,从赤道到极地形成三圈环流,即赤道环流(哈德莱环流)、极地环流和中间环流(费雷尔环流)。,三圈环流和行星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南北半球对称。 风带:赤道无风带,信风带,副热带无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对称。,风带,一. 赤道无风带(Doldrums) 平均位于南北纬10范围内,特征:对流旺盛、平流微弱、云量多、温高、湿大、多雷雨、风微弱不定向,位置随季节南

13、北移动。,风带,二信风带(Trades Wind Zone)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平均位置在南北纬10-28附近。北半球吹东北信风,南半球吹东南信风。特征:风向常年稳定少变,风力一般34级,天气晴朗,大洋西部降水较多,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 三. 副热带无风带(Horse Latitudes) 位于信风带和西风带之间,平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特征:内部多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云、微风、陆上干燥、海上潮湿,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风带,四盛行西风带(Westerlies)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在南北纬30-60之间。大气主要自西向东运动,北半球主要为 SW风,南半球为N

14、W风。特征:此区域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十分复杂,常有大风和雷雨,风速较大,南半球在此范围内,除南美尖端外几乎没有陆地,常年盛行强劲的西风,7级以上的大风频率每月可达10天以上,故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 五极地东风带(Polar Easterlies) 位于南北纬60-90之间,北半球吹NE风,南半球吹SE风。,实际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的基本特征,冬季:北半球受四个大范围的气压系统(又称大气活动中心)控制,它们是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蒙古高压和北美高压。蒙古高压前部的偏北气流就是亚洲稳定的冬季季风。南半球在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分别是三个高压中心,在南非,澳大利亚和南美大陆上

15、是热低压组成的低压带。 夏季: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印度低压,北美低压,太平洋副高和大西洋副高,同时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范围大大缩小。南半球大陆上的高压加强伸展,在副热带纬度上,高压带环绕全球。 春秋两季属于过渡季节,北半球春季,原有的四个大气活动中心减弱,副热带高压开始增强。,冬季(1月)平均水平气压场,夏季(7月)平均水平气压场,大气活动中心,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指常年存在的大范围气压区。如赤道低压带、海上副热带高压、南极高压、 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和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指大范围的气压区随季节改变。如蒙古高压、北美高压、印度低压、北美低压、澳大利亚高压、南

16、美高压、非洲高压、澳大利亚低压、南美低压和非洲低压。 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太平洋副高、印度低压。 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必然引起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而大气活动中心的短期变化对大范围的天气造成重大影响,它们是制作天气预报的背景条件。,季风(Monsoons),季风定义:大范围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要求盛行风的方向改变120,盛行风频率占40。 季风的成因(Formation of Monsoons): (1)海陆季风:由海陆之间热力异差引起的风系,随季节有极明显的变化,称海陆季风。 (2)行星季风:由于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风系变化,典型代表是南亚季风。 (3)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青藏高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