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0989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 第1部分 教材梳理篇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鼎立”的前提赤壁之战,考 点 梳 理,角度1 三国鼎立(220-280),考点梳理,易错分析,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赤壁之战示意图,(1)曹操统一北方: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之后曹操消灭其他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概况:208年,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曹军。 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2、成奠定了基础。,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梳理,易错分析,课内练习,2三国鼎立的形成 (1)概况: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北)曹魏”,东汉灭亡;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西蜀”;222年,孙权称吴王,后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或“孙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2)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实力均衡的结果。结束了东汉末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格局,客观上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梳理,易错分析,课内练习,三国鼎立形势图,3三国鼎立的终结“三家归晋”“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

3、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1东晋建立:317年,皇族司马睿南渡,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3淝水之战:383年,前秦苻坚举兵南下,打算一举灭亡东晋。前秦军队与晋军在淝水对峙,晋军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队。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朝对峙的基础,此后南北朝对峙局面逐渐形成。,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角度2 南北朝对峙,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4南朝出现: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

4、东晋皇帝,自立为帝,东晋灭亡。以后,南方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连续更替的朝代,总称为“南朝”。 5北朝形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和北周分别取代东魏和西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五个北方政权统称为“北朝”。 6南北朝对峙的终结: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对峙的局面,南北重归统一。,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1北民南迁 (1)开始时间:东汉末年。 (2)性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3)原因:北方连年战乱,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相对安定。 (4)方向:从黄河流域迁往长

5、江中下游地区,最远到达岭南地区。 (5)典型:“永嘉南渡”。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北方士族及百姓南迁的局面。当时五胡内迁,北方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渡河南下的百姓过百万,南迁持续时间达两个世纪之久。东晋就是西晋宗室南迁后建立的政权。,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角度3 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6)类比:“三角贸易”是“黑人西迁”美洲。二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现象。 (7)影响: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也给南方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

6、发;使北方的农作物品种南移;引起南方生活方式的变化,南方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良性改变。,考点梳理,易错分析,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2江南开发 (1)时间:魏、晋、南朝时期。 (2)原因 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北民南迁:东汉末年以来,特别是永嘉年间,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这是最主要原因。 (3)表现 农业: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手工业:织锦、造纸、制瓷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城市:建康是南朝最大的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

7、是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 (4)影响:为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3人口南迁、江南开发给我们的启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1北魏的建立和北方的统一: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角度4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内练习,考点梳理,

8、易错分析,2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2)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汉化政策) (3)特点:提倡汉化,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是汉化改革。 (4)类比:日本的“大化改新”,学习隋唐的制度和文化,也是一场汉化改革。 (5)影响: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而且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6)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适应中国境

9、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的一场改革,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鲜明例证。,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特别注意】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的认识 (1)从目的上看: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 (2)从意义上来看: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易 错 分 析,【易错对比】 1“三家分晋”与“三家归晋”辨析,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比较,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

10、梳理,易错分析,【易错提示】 1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人物。 2注意三国的建国顺序及地图上的地理分布。(特别关注:成都) 3注意:三个“魏”战国“魏”、三国“曹魏”、北朝(北魏或鲜卑魏) 4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魏(曹魏)”、西晋、前秦、北魏。,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考点梳理,易错分析,1【2017青岛】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课 内 练 习,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A,解析 曹操率军

11、南下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注意时间节点划分。,考点梳理,易错分析,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B C D,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D,解析 从地理方位上看,曹魏位于北方,刘备的蜀国位于西南,孙权所建的东吴位于东南。,考点梳理,易错分析,3【2017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

12、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D,解析 从时间上判断,4世纪后期发生的是淝水之战。,考点梳理,易错分析,B,解析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出现北人南下的局面。,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6【2017青岛】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

13、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B C D,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D,解析 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南方开发和民族交往。,D,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排除含的选项。,考点梳理,易错分析,7【2017青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占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C,解析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

14、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考点梳理,易错分析,8【2017菏泽】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C,解析 从图片中可看出,人口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考点梳理,易错分析,9【2017南京】“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 ) 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 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 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10【2017邵阳】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

15、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D,B,考点梳理,易错分析,112017岳阳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颁布均田令 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颁布“推恩令” 迁都洛阳 A B C D,第3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内练习,A,解析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排除含的选项。,考点梳理,易错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