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0886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必修1 经济生活,考点考向概览,基础整合,多 变 的 价 格,原因,影响,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市场,商品的价值量由 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 成反比,价值规律,生活消费,生产经营,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价格变动对 需求量影响较小,对 影响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 价格变动的影响,调节,调节,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 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卖方,买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相关商品,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价值规律,1、价值决定价格

2、,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A.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 联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A、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比

3、) ,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若其它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劳动生产率可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某企业指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

4、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决定价格,注意: 要注意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

5、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必须明确的几对关系,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正比,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无关,无关,无关,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反比,正比,商品数量,反 比,反 比,商品价值量计算,价值量和 价值总量,常用计算方法: 加(增加、提高)减(减少、降低) 乘(正比例关系)除(反比例关

6、系),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货币自身的价值(成反比)。 纸币的发行量。 国家的宏观政策(价格政策等宏观调控)。 其它: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季节、购买心理、流通环节的多少等。,1(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13)假没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分别是( ) A 40元 32元 B 40元 50元 C 30元 50元

7、D 45元 32元 解析 本题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计算出2011年,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该商品的价值量:28元(1-30%)40元 第二步计算出2011年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为25%, 该商品的价格:40(125%)50万件;,牛刀小试,B,可将上述公式概括为: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 增加用加,减少用减。,真题演练p8 1 -2,(2011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8、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解析 本题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计算出2011年,在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值量:132元(120%)110元 第二步计算出2011年,该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情况下的年产量:10万件(110%)11万件; 第三步计算出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元11万件1210万元。故本题选C项。,牛刀小试,C,可将上述公式概括为: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 增加用加,减少用减。,考点突破深度剖析,【解析】 题中A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原来的一半,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原来总产量10

9、万件,现在提高一倍是20万件。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提高一倍,价值是原来的一半,40元, 因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还是原来的80元10万件800万元。,2、供求影响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A. 间接因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产生影响。,B. 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2) 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表现: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处于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处于买方市场。

10、,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A.卖方市场:当供不应求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的想象。(卖者起主导作用)。 B.买方市场:当供过于求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者起主导作用),思维拓展价格变动与稳定物价的措施,真题演练p9 1 -2,材料:2016年以来,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飙升,其中自然灾害频发,上半年的北方倒春寒、南方旱涝灾害,是菜价“高烧”的诱因,由于油价上涨,生产、流通环节成本上涨,特别是运费、车辆维修费、人工费等上涨,是蔬菜涨价的主要推手。蔬菜涨价,中间商扮演着“加码”的重要角色。,(1)价值决定价格。油价上涨,生产、流通环节成本上涨

11、,特别是运费、车辆维修费、人工费等上涨,是蔬菜涨价的根本原因。,(2)供求影响价格。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上半年的北方倒春寒、南方旱涝灾害,导致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近期来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基本内容:,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商品生产领域)。 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领域)。,等价交换的含义 货币出现以前: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货币出现以后:价格与价值相符。 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否则会

12、诱发权钱交易、见利忘义。,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某一时段,价格可能会偏离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两者是相吻合的。,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的,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第二,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三,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一致。,【思维拓展】如何准确理解“等价交换”?,真题演练p9 1 -2,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13、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说来,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 格,需求量,(1)需求法则(需求定理)(同一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 引起需求的变化,价 格,需求量,D1,D2,价格变化引起需求的 变化,D1,D2,D1,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 引起需求的变化,价格变化引起需求的 变化,D1,D2,D2,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价格不变),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需求量减少,则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右图)。,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变量,收入

14、的影响。 相关物品价格的影响。 预期的影响。 消费者数量。消费者数量增多,在其他条件不变是,物品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国家为促进消费扩大,通过财政补贴推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推动节能减排,对符合节能要求的1.6升以下(含)汽车给予3000元财政补贴,等等。此类措施会导致需求曲线右移。,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15、,(2)需求弹性理论(不同商品),斜率越大,影响程度越小,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需求量)的影响,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下降,而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互为替代品是指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互补品指能共同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商品),(3)需求相关理论(相关商品),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需求量)的影响,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关系:,【特别提示】 甲价 甲需 乙需 (互为替代品) 甲价 甲需 乙需 (互为互补品),反比,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需求量)的影响,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乙需求曲线,甲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