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84249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真题印证】(2012课标全国,32题节选)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_(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 【答案】群落 【解析】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期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们构成一个群落。此题不要错选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除了包括各种生物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

2、物网,选B,【答案】B 【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能量;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蚯蚓是异养需氧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2016山东菏泽期末,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选,【答案】C 【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

3、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让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31题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

4、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答案】(1) (2)捕食 消费者 【解析】(1)表中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0)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间,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1%)间,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间,应属于第四营养级。(2)根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

5、者。,3(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30)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选B,【答案】B 【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藻类),小虾为第二营养级,小鱼为第三营养级,大鱼为第四营养级。,4(2015课标全国,31题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答案

6、】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解析】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真题印证】(2014课标全国,31题节选)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失分预警】有些学生对教材不熟悉,易把“生物群落”写成“生物种群”或把“无机环境”写成“生态系统”等,造成本题失分。,5(201

7、6河北唐山开滦二中期中,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 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选A,【答案】A 【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染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造成的;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

8、可以来自化石染料的燃烧。,6(2016广东中山期末,36)图1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A图1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B图1中缺少ACO2的过程,其中D为分解者 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1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 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选B,【答案】B 【解析】图1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A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大气中

9、的CO2;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真题印证】(2016课标全国,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选,【答案】C 【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的迁入不能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7(2016课标全国,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判断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选B,【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项错误。,8(2016宁夏银川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统练,17)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

12、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选B,【答案】B 【解析】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乙和丙不能形成两个营养级;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食物链有两条,一条为戊乙甲丁,一条为戊丙,因此由戊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0/500100%14%,由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50100%14%,由甲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8/7100%14%;甲与乙是捕食关系,而乙与丙是竞争关系,因此当

13、甲的数量增加时,乙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会减少。,9(2015课标全国,31题节选)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15课标全国,31题节选)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大于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处于乙种动物的下一个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1

14、1(2013课标全国,31题节选)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答案】生产者 【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是沿食物链经生产者传到鼠的。,【真题印证】(2013课标全国,32题节选)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问题: 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答案】草丛 常绿阔叶林 【解析】所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

15、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故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草丛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失分预警】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刚好相反。,12(2016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1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 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选B,【答案】B 【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13(2015课标全国,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